研究﹕養寵物有益身心 學者﹕操控生命違道德
全球各地的寵物產業均不斷擴張:2016年,美國的寵物產業規模達813億加元,英國約187億加元,中國則為243億加元,並預計在2020年增至逾315億加元。不少研究相信,與寵物為伴有益身心,例如可以降低血壓,減少心臟病發風險,紓緩抑鬱焦慮症狀等,然而飼養寵物是否合乎道德則備受質疑。
研究稱可減心臟病發風險
生物倫理學家皮爾斯(Jessica Pierce)指出,飼養寵物跟其他涉及動物的產業同樣將動物視作可隨意操控的物品或私人財產,即使許多主人視寵物為親密同伴甚至家人,但人類仍全面掌控動物的生命。在寵物產業上游的商人固然會有任由動物在惡劣環境生活,以至強迫動物不斷繁殖「商品」等不當行為,即使在飼主家中,仍可能面對失去活動自由,甚至遭虐待與性侵等。
另一方面,棄養寵物亦是嚴重問題。單在美國,每年便有67萬隻狗與86萬隻貓因被人棄養最終遭人道珝嚏C澳洲的流浪貓則成野生動物殺手,估計每年可殺害75萬隻鳥,令生態大受影響。去年昆士蘭市政府懸紅捕捉流浪貓狗對治問題,但惹來殘酷對待動物的爭議。
心理學家﹕
寵物或被機械人取代
各國近年開始改變動物地位,以求提升動物福祉,例如新西蘭2015年承認動物為有感受能力的個體,變相令牠們擺脫財產的身分。動物福利組織Pet Charity主席沃斯(Tim Wass)指出,雖然飼養寵物並不道德,應減少寵物,但即時棄養帶來的傷害更大,「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幫助飼主更正確恰當地照顧寵物」。美國心理學家赫爾佐克(Hal Herzog)認為,改變人類對寵物的看法對提升動物福祉最為關鍵:人類愈將寵物視作同類,便愈應減少對其控制,飼養寵物亦會愈不道德。不過他相信飼養寵物的熱潮終將減退,寵物可能被機械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