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亞馬遜計劃開設Amazon Go後,其競爭對手亦投資使用類似科技,積極迎戰。擁有超過2700間分店的Kroger今年便推出無人超市實驗。顧客選購貨物只需用手機掃描食物上的條碼,離開商店時自助結帳付款即可。Kroger打算今年內在400間分店推行有關技術。
沃爾瑪亦在達拉斯等地試驗無人超市,並稱本月底會有100間超級市場可以讓顧客用手機App購物。
分析:引入AI可創造新職位
中國亦有無人商店,互聯網零售商京東去年在北京開設無人便利店及無人超市試業,只要事前登記銀行卡和付款方式,並取得面部識別的二維碼帳戶後就可購物,結帳則利用臉部辨識判定顧客,和他們手上產品的RFID 標籤確認購買商品作結算。淘寶亦試行過無人便利店。
隨着無人商店漸流行,論者關注會否令職位流失。曾出版有關科技書籍的作者鄧洛普(Tim Dunlop)於2016年在《衛報》撰文稱,雖然無人超市會提供其他新職位,例如處理退貨、包裝服務、補充貨架商品與物流工作,但整體而言仍是會令職位減少。
但有分析相信引入人工智能(AI)可創造新職位,例如美國政府的研究便稱,未來將會有監督AI的新職位出現;基層勞工亦不一定被辭退,例如亞馬遜引入機械人,取代的只是從貨架取貨的工序。
Amazon Go亦非百分百無人運作,店內仍需要員工負責補貨上架、需要廚師準備食物、賣酒區域亦要有員工確認顧客年齡,和安排職員解釋產品用途。(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