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文大學社工系系主任倪錫欽及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張宙橋等共4名教授合寫的兩篇學術論文,被指多處字眼相似,部分甚至有搬字過紙的情G,兩文相似度高達四成,兩論文使用同一組原始數據亦未有註明。倪錫欽否認「自我抄襲(self-plagiarism)」,但承認有疏忽。另一參與學者就承認不當,並指搬字過紙的情G如同「小學生做的事」。
本報接獲投訴指倪錫欽共有4篇論文涉嫌「自我抄襲」,經對比及使用中大研發的防抄襲系統維誠(VeriGuide)檢測及徵詢獨立學者後,其中兩篇論文的相似情G較高(見圖),這批論文全在社會科學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olescence and Youth刊登。
其中一篇由倪錫欽、張宙橋、中大社工系榮譽教授魏雁濱及副教授陶兆銘合著,倪列作者首位,論文於2009年刊登,與2008年同樣是研究低收入青少年發展的論文,無論在介紹、結果、討論及進一步研究等部分的用字均有不少相近,更有不少字眼完全相同,卻未引用註解(citation)。記者透過維誠檢測,兩文相似度足有43.6%。
而另一篇2015年刊登、由倪錫欽獨寫的論文,與另一篇在2009年刊登、倪與張宙橋合寫的論文,兩文亦有多個用字相近或相同,及未引用註解,兩文同是探討家長管教如何影響青少年;維誠檢測兩文相似度有23.8%。
倪錫欽:表述有範本 沒註明同原始數據疏忽
倪錫欽及張宙橋否認涉自我抄襲,倪回應指從事研究較長時間後,撰文均會有一個「template(範本)」,若較早完成的一篇有較理想的表述,「我們很多時也會這樣表達」。他又強調最重要不是考究論文用字是否一樣,而是有否「獨特的焦點」。惟他承認在論文未有註明使用同一原始數據屬疏忽,指「可以做得好一點」。
城大張宙橋:數據最重要 討論部分乃吹水
張宙橋重申沒需要註明使用同一原始數據,但坦言「用不同的字是較為理想,現在沒用到不同的字,是有一點問題」。張強調論文結果內表格所分析的數據才是最重要,說「任何一篇文章其實有好多都是『廢』的……最重要最關鍵的,都是這些數字,discussion(討論)這些呢,根本就是『吹水』」。
中大魏雁濱:學生如此寫文亦不接受
魏雁濱承認事件屬「大意和疏忽」,並表示感「遺憾」。他更稱出現搬字過紙的情G是「小學生做的事」,指若學生寫文章如此做亦不會接受,說自己作為第三作者,有責任在論文完成後先作檢閱,但未直接回應是否涉自我抄襲。陶兆銘以電郵回覆稱「最公允的處理方法乃由大學作出調查」。
學者質疑圖「一雞多味」
記者將4篇相關論文以不記名方式交予兩名學者閱覽,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字眼使用確十分相似,他說學術論文應避免相關做法,解釋「若要寫回以前自己曾出版過的論文,最重要是要有citation(引用註解)」。他稱當使用同一組數據及在相同期刊刊登,應要清楚說明,指「期刊的編輯亦有責任」。被問論文會否有可能涉及自我抄襲,鍾劍華表示認同。另一不具名的資深學者質疑文章有多處地方用字相似,叫記者向作者提問「若有學生提交情G相近的功課,他會否接受?」該學者指相似度較高的兩篇文有「一雞多味」的意圖,認為兩文本可合併作一篇。
中大:倘獲悉嚴正處理 城大:有機制
倪錫欽擔任社會公職,現任市區更新基金董事會主席,另是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非官方成員。他曾獲中大博文教學獎。中大指不會評論個別事件,若接獲投訴或獲悉有關個案,會嚴正處理;城大則指要求師生遵守學術誠信相關守則,有完善機制處理抄襲等行為。相關期刊的出版商回覆,表示將根據出版道德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的守則作調查及採取適當行動。
中文大學內部有「研究、知識產權及知識轉移政策」,當中提及「自我抄襲」的定義,是指重用部分自己已出版作品中重要、相同或幾乎相同的部分,卻未有適當的註明或引用註解原作品。
明報記者 王丹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