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問題困擾 精神健康受損
大溫房屋負擔危機加劇 成精神焦慮最大肇因
【明報專訊】大溫房屋負擔危機加劇,因房屋問題引起的焦慮已使更多省民需要尋求輔導員的協助。有心理輔導員說,尋求協助的人士當中有九成指房屋問題是生活上面臨的主要困難,且已對伴侶關係、精神健康造成極大影響。
《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報道指出,心理輔導員們看到一些前來求助的人,因為睡在有鼠患地庫套間,或是因為無法離開會施暴伴侶而產生羞恥感,或是陷入悲慘情況,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即在於,目前樓價太高,很多人難以找到一個較好的住所。
大溫哥華家庭服務(Family Service of Greater Vancouver)的心理輔導員克勞利(Michelle Crowley)指出,最近幾年,來求助的人士為房屋問題而感到苦惱的情況愈來愈多,這是一個愈來愈令人擔憂的問題。
她表示,來求助的人士有九成說房屋問題是生活遭遇的主要困難,不管他們是居住在政府補助的柏文單位,或是雙薪父母居住在獨立屋。
報道引用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的統計指出,若在溫哥華住兩房柏文單位,每月付出的租金已經超過1550元,這對多數的家庭來說,等於花去收入的大半,因此要節省購買平時在食品雜物上的支出,以及無法讓子女參加課後活動,或是更換已經破損的舊衣。
克勞利舉了一個單親媽媽的故事為例,該單親媽媽帶着孩子居住在一個地車套間,居住空間狹窄,睡房裡連一個完整嬰兒床都放不下,暖氣也是時有時無,該單親媽媽不敢向房東投訴,因為擔心房東可能會將她趕出,而她居住的地方出租空置率不到1%。
另一個有工作的單親媽媽也不願向住宅租務局(Residential Tenancy Board)投訴住的地方有老鼠的問題,一樣是擔心如果搬離現在的地方,以她每月所掙微薄的薪水,她將無法找到能付得起租金的單位。
克勞利說,一些已經分居的夫妻,經常由於顧慮不想讓孩子轉學,而只是湊和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有時,一些明明已經被伴侶拳頭相向的求助者,也是擔心找不到有政府補助的房屋,而不願離開他們的伴侶。
報道指出,在12月分《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發表的研究顯示,之前持續被住房問題困擾,與將來較差的精神健康兩者有關聯。克勞利說,房屋是「任何的基礎」所在,而人們只有在基本生理需求包括食物及居住被滿足時,才會感受到安全,被愛,有自尊,以及有自我實現的感覺。註冊臨床社工薩瑟蘭(Megan Sutherland)指出,她協助的求助者當中有愈來愈多人因為房屋危機而焦慮。
薩瑟蘭開設Willow Tree心理輔導診所,她說,一些求助者居住在居住條件不合標準的單位,有些為了支付租金,必須一人打幾份工。她表示,有些人雖然學有高度技術,但卻找不到合適工作,這時她會協助他們克服一些心理障礙,設法幫助他們找到薪水較高的工作,如此才能脫離貧困,並解決付不起高租金的問題。
薩瑟蘭有時會建議求助者搬到郊區,或是與室友合租,如此可解決居住問題。
大溫房屋負擔危機加劇,有人為了支付租金,必須一人打幾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