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同齡學生能力各有不同,單是學寫「男」字,對K2學生而言亦非人人做到。香港神託會培真幼稚園為其中一間參與理大研究的幼園,教育心理學家踏入班房觀察,度身訂做新教案,同一班有3種程度的教學法。有別於執手教學,幼師眼看轉個方法,學童便慢慢由趴枱迴避,變為5分鐘內自動完成寫字任務。
遊戲學寫字 學習慢者變積極
該校陳主任以K2班學寫「男」字為例:「當老師按筆順教寫後,約一半學童自動掌握,有一半則不太明白,部分感困難,便趴枱不願寫。教育心理學家及教育統籌員建議將『男』字分拆成『田』加『力』,製作圖卡及立方盒,模擬兩個字玩騎膊馬,那大部分同學都掌握;餘下數名則讓他們在簿上方練寫『田』,再下方練寫『力』,最後大家都學懂。」
校長周美燕說,幼兒智能身體發展較小學階段快,年頭跟年尾出生的學生能力已有差異,同時亦受環境影響,成長步伐不一,當有專業人士按實際情况制訂教學策略,讓孩子克服差異,不一定贏在起跑,而是懂得起跑,開心跑下去。
校長﹕到校學前康復名額有限
周美燕又說,「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只跟進已使用該服務的學生,且服務名額有限,部分已被評估為SEN的學童仍未獲服務,而理大研究提供的教育心理學家服務能支援全校學生學習,以至家長層面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