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除了股王騰訊(0700)曾經大升一倍多才出現較明顯調整外,另一港人極關注的中國平安(2318)也備受追捧,今年也曾升了一倍多,而近期亦一度作出大幅度調整,到底後巿如何看?
深圳廠商楊先生(上圖)早於2014年已大手買入平保A股,每股平均價約20元(人民幣‧下同),以12月8日收市價71.49元計,錄得近2.6倍升幅。
他近日接受民眾財經台訪問時解釋,當年決定押注平保,原因是預測中國內地人壽保險需求及供應將同時轉旺,市場將迎來結構性增長機遇,而平保是業界營運效率最好的公司,「需求方面,國家於2011年起不斷提高各省市的最低工資標準,故2012年開始內地壽險保費收入已回復按年增長,2013年增長更開始加快,意味着人均收入增長為保險業帶來機遇;
供應方面,過去多年內地保險公司都是主要透過銀行渠道銷售,但這樣做的話,相當部分的盈利便給銀行拿去了,所以我覺得一間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能否建立及管理良好的銷售團隊,而平保在2014年已開始朝這方向轉型,至今亦取得理想進展」。
投資界一般以市帳率(Price to Book Ratio)為金融股股值,而帳面值(book value)可簡單由資產負債表的總資產減總負債得出;惟壽險股比較特別,由於其銷售保單後,客戶每月供款的現金流與潛在賠償金額相差的折現值(即有效業務價值)並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故投資界一般以帳面值加有效業務價值、即內涵價值(Embedded Value、EV)來評估壽險股。
為壽險股估值
應用市價對內涵價值比率
雖然平保數年前已定位為「銀行+保險+資產管理」的綜合金融企業,最近則致力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惟集團在今年6月底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EV為4466億元,佔整體EV 7391億元的60.4%,可見壽險仍屬重中之重。楊先生指出,他在2014年以每股約20元買入平保A股時,其EV約為23元,即市值對EV比率低於0.9倍,而過去3年平保EV複合年增長率逾20%,加上估值亦提升,故股價勁升2.6倍。
展望後市,他相信平保不論EV及估值均仍有上升空間,料該股升浪未完,暫無意減持,「我對它有更高的期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