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經濟」 昔民主推手淪分化幫兇
fb等社交網站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展示龐大的動員力量,被稱譽為民主推手,但今天卻成為備受唾罵的分化者。德國哲學家哈伯馬斯數年前已警告,社交網絡雖可動搖專制國家,但卻會在民主國家損害公共領域。2016年美國大選所呈現的假新聞瘋傳及輿論兩極化現象,促不少人反思社交網站的作用。靠販賣用戶注意力的「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可能是關鍵。不少矽谷中人提出,要改變這趨勢便要需改變注意力經濟的生態。
令用戶上癮 助廣告推銷
「注意力經濟」並非新事物。著名經濟學者西蒙(Herbert Simon)1970年代便稱,資訊所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資訊愈豐富消費者的注意力便愈貧乏。哥倫比亞大學學者Tim Wu去年出版「The Attention Merchants」一書,闡述20世紀傳媒如何爭奪消費者愈來愈分薄的注意力務求賣更多廣告。社交網站則從兩方面改變了「注意力經濟」,一方面,人們上網時間愈來愈長,新服務和資訊無孔不入(手機不停接收alert便是其一);另一方面,這平台也吸引大批人士及組織爭取注意力,務求影響輿論。
《經濟學人》稱,無論用戶界面設計師、應用程式及社交網站企業都僱用大批設計師旨在留住用戶,令用戶上癮;並透過蒐集用戶數據,令演算法推斷什麼最能留住用戶,以便向廣告商推銷,雖然用戶對每則內容只停留數秒鐘。為達此目的,演算法通常便會投其所好,給用戶接觸中聽的言論,如保守派便只看到保守派的內容,自由派便只看到自由派的內容,從而令用戶只留在各自的迴音室(Echo Chamber)。一些內容農場亦以同樣手段吸引用戶分享和互動。注意力經濟已愈來愈大,fb第二季盈利較去年大增80%,fb跟Google差不多控制全球近半數碼廣告。與此同時,假新聞及兩極化卻令社會付出代價。
專家倡社交網絡遵守傳統傳媒守則
曾於Google「廣告產品和工具」部門工作、現於牛津大學修讀博士學位的威廉斯(James Williams)相信,數碼科技損害人們追求理想政治的能力,認為要挽救民主便要改革注意力經濟。至於如何改革,有論者提出加強對社交網絡的監管,但fb及Google都拒絕披露他們向用戶提供度身訂做的廣告或內容背後的運作,兩家公司目前都積極游說,避免像傳統傳媒一樣遵守政治廣告的披露守則。由於外界對社交網絡的內部運作所知有限,難以有效監管。《經濟學人》11月便認為,社交網站應改變運作方式,例如清楚列明帖文來源是來自朋友還是可靠者,甚至改變演算法令那些假資訊顯示最低。該刊相信,這類改變打擊旨在壟斷注意力的商業運作模式,可能最終須監管機構落實。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