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識事﹕固體廢物年年上升
【明報專訊】◆資料A
2011至2015年堆填區棄置固體廢物總量
.資料解讀.
資料A顯示2011至2015年,於本港堆填區棄置的固體廢物總量,以及各類廢物的歷年數據。同學演繹上述數據時,必須注意指出總體趨勢、最突出之處,資料提供了幾種類別固體廢物的數字及變化。同學答題時,必須充分利用這幾項數據。
◆資料B
2015年統計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廢塑膠回收率跌至11%新低,棄置堆填區的廢塑膠量則創新高,全年達80萬公噸,較2012年增加兩成。綜合多名回收業者的意見,目前廢塑膠回收市場近乎完全停頓,全靠政府資助的社區回收中心及極少數回收商支撐茯糷@成的回收率,若政府停止資助,可能所有廢塑膠全棄置堆填區。
現時全港有18個社區回收中心收集各種廢塑膠,再交予回收商處理,其中一間是位於西營盤的121C塑膠回收中心。該組織計劃總監周錦輝稱,中心自2009年運作,主要收集膠樽,街坊以30公斤膠樽,可換1公斤米。他說膠樽體積大,重量輕,回收量不多,數年前高峰時每月曾回收10多公噸,但現時回收價大幅回落,每月平均只收集到5至6公噸。他續稱,現時廢塑膠價大幅回落,運輸成本相對變得太高,故認為政府推出新措施,聘請承辦商將廢塑膠運往回收商,可以填補物流空隙。
香港地方小、租金高,膠樽卻相當佔位,儲存成本高企,體積龐大也增加運輸成本。由於質量輕,賣數十個膠樽給本地回收商才值0.5元,無利可圖下,拾荒者和回收商都不喜歡回收膠樽。
以現時的情G,相信不可能靠單一方法解決香港的膠樽甚或塑膠廢料問題。設立免費添水站,鼓勵人們自備水樽;引入膠樽按金制度、獎勵回收;制定「塑料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法規;甚至改用可以多次回收重用的膠樽,都是方法。但相對於提高回收率,減少使用膠樽可能較容易。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資料解讀.
資料B以文字形式呈現,當中除了提及在固體廢物回收議題上兩個主要持份者——回收商及環保人士的看法及意見外,更隱隱提及了其他持份者在該議題上的看法及做法。因此,同學在回答及演繹相關題目時,需要小心分析及留意不同持份者在同一問題上的不同看法,以顯示他們的異同。
■問題及答題指引
1. 參考資料A,指出近年本港固體廢物數量的變化。(4分)
題目及所提供的資料相當清晰,資料中已清楚呈現5年間被棄置於堆填區的固體廢物及其分類項目的數量,包括「家居廢物」、「工商業廢物」、「建築廢物」、「特殊廢物」及由前兩項合計的「都市固體廢物」,同學必須清楚指出香港固體廢物數字自2012年起年年上升的整體變化,以及當中的特殊變化,例如在各項分類皆上升之下,特殊廢物數量卻下降等現象。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說明3個香港處理固體廢物出現困難的原因。(8分)
◇解題
題目要求同學指出「原因」,屬於歸納題,同學宜就資料B提供的內容,總結及歸納當中的原因,切忌只抄襲資料,要以不同角度或從不同持份者的方向出發,包裝內容,以顯示具有歸納及分析能力。資料B突出環保團體或回收商的看法,但隱含其他持份者的角度,同學答題時宜留意,配合個人所知,作出多角度分析。
◇參考答案
回收行業經營困難
現時回收物料的價格低,如塑膠物料體積大、重量輕而不值錢,令回收商難以賺取利潤,故不投入相關行業,連拾荒者也卻步,令本港的回收行業經營困難,間接影響香港的廢物回收及處理。
市民的生活習慣
港人的生活水平普遍較佳,物質富裕,人們普遍浪費多、環保意識較低、鮮有自備水樽等,製造大量垃圾,所產生的廢物問題難以解決。
缺乏政策支持
政府的環保政策未能有效解決廢物問題,如津貼回收商政策不夠具體及有效、推動環保宣傳及提高市民環保意識的活動不足等,都增加處理廢物的難度。
文:聖貞德中學通識科教師 唐金輝
[通通識 第4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