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智叻星:由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
【明報專訊】立仁與立信找書本藝術節的主辦人、書本藝術家天藍聊天,加深對印刷術的認識。
書本藝術節展出很多設計新穎而有趣的書,在天藍背後的是比手掌還小的迷你書《蛋誌》,這令立仁印象深刻,他說:「很少書那麼小。」《蛋誌》由天藍創辦,她說:「書不是很悶的東西,可以有不同類型的變化。」展覽展出古時西方造書的工具,比中國古代的製書工具複雜得多,她說:「中國人多是隨手拿起什麼(工具)就用,我覺得外國人比較擅長髮明機器。」印刷術亦一樣,中國是最早發明雕版和活字印刷的地方,印刷機卻由德國首先發明,而彤彤介紹的圓盤凸版印刷機是英國20年前的出品。
■中國古代印刷術
雕版印刷
隋唐時,古人依照印章原理,發明雕版印刷,若需印製其他內容便要另行雕刻雕版,十分不便。
活字印刷
到宋代,印刷工人畢昇發明活字印刷,即把木刻或金屬字粒按稿件內容排列,塗上油墨後印刷。活字粒可循環再用,活字印刷術更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圓盤凸版印刷機原理
它的操作十分簡單,只需拉一下手柄,就完成印刷步驟。
1. 墨轆從圓盤沾墨(圖一)
2. 墨轆把油墨塗在凸版上(圖二)
3. 鐵版上的紙張壓向凸版,圖文印在紙上,並壓出凹凸觸感(圖三)
厚薄之別——若希望凸版印刷品有凹凸觸感,需選用較厚的紙張。紙張愈薄,凹凸感愈不明顯。這部小型印刷機多用來印製卡片,印製書籍需用更大型的凸版印刷機。(圖四)
■活字成書
展覽牆上,有展品由百多顆字粒組成,原來它是天藍的作品《海之邊》。天藍說她創作時參考活字印刷的原理,因創作時情緒不佳,她倣傚古代刻苦的印刷工人,用人手雕刻字粒,抒發情緒。留意我們平常用的印章,上面圖文左右倒轉(圖五),如同鏡像(反面),才能在紙上印出正面圖像,雕版與活字粒亦一樣。天藍雕刻的字粒亦用了同樣處理。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