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香港已有不少商戶引入各種流動電子支付工具,圖為支付寶HK在一家商店測試。
放大
 
的士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先後進軍本港的流動支付市場,反應正面。有的士業界人士指出,原因是兩者不似早年引入八達通卡付款,司機需承擔租借讀卡機費用及向八達通公司支付行政費,引入門檻較低。
放大
 
放大
 
(圖4)
放大
 
放大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議題﹕電子支付 香港真落後?

【明報專訊】內地電子支付平台發展蓬勃,日常購物、繳稅、付車費,甚至過年派利市等都可用上,反觀香港仍以現金、信用卡為主要支付方式,似有落後之勢。到底香港的電子支付發展現G如何?又是否應加強發展以追上內地?

八達通 電子錢包「元祖」

本港的電子支付技術曾領先全球,1997年起投入市場的「元祖」電子支付工具八達通一度是其他國家參考的模範,至今仍為其中一種最成熟的電子支付方式,已由最初用作支付車費的儲值卡,發展成應用廣泛的小額支付工具。此外,另一項傳統電子支付工具信用卡在香港也相當普及。

近年,全球電子支付技術朝虛擬的流動手機支付方式發展,付款者毋須攜帶實體卡付款,只需有銀行帳戶便可在裝有軟件程式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金錢交易。此類手機支付系統2015年起陸續在香港流通,大致可分為儲值和非儲值兩大類:

1. 儲值支付工具

消費者預先把現金存入帳戶,供交易時使用,帳戶內未動用的現金則由支付工具營運商保管。2015年11月立法會通過《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將儲值支付工具納入香港金融管理局監管範圍,並設發牌制度,另設1年過渡期供原有的儲值支付工具經營者申請及處理牌照工作。首批牌照於2016年8月發出,截至2017年11月,持牌人共16個,已推出的支付工具包括支付寶HK、微信支付、好易畀(O! ePay)、拍住賞(Tap & Go)、TNG電子錢包等。

2. 非儲值支付工具

不涉及消費者預存現金,主要透過手機把信用卡或扣帳卡資料加密後傳送給商戶以付款,毋須向金管局申領牌照,例子包括Apple Pay、Android Pay、Samsung Pay等。

金管局:港電子支付成熟 銀行業:信用卡簽帳為主

金融管理局2017年8月透露,整體電子支付的交易額佔私人消費開支六成以上,並認為香港已擁有發展成熟的電子支付生態。有銀行業人士則透露,雖說電子支付佔私人消費開支比例有六成之多,但實際上約五成來自信用卡簽帳,即使較多市民使用的八達通亦只佔5%,其他電子支付工具的市場佔有率更小。

金管局2017年9月公布數據,2017年第二季使用中的儲值支付工具帳戶有4348萬個,按季升3.4%;總交易量約13.68億宗,升0.8%;儲值金額及工具按金總額達72億元,升4.3%;交易總金額達318億元,升6.2%。

◆香港電子支付發展慢?

.原因1﹕金融體系完善 銀行業不打無把握之仗

中大亞太研究所助理所長鄭宏泰及名譽研究員陸觀豪在2017年5月撰文稱,內地表面上金融科技領先,現實是其金融業遠不及香港發達,銀行服務限制多,電子貨幣錢包才應運而生,填補銀行服務真空。而香港業界表面似形勢落後,實情是不打無把握之仗,因創新科技開發的機會成本高,加上銀行不乏上市者,一旦出現問題,難向大小股東交代。

.原因2﹕電子支付市場飽和

信用卡及八達通在港普遍,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2017年10月指出,2015年港人平均擁有2.6張信用卡,內地人均則半張不夠,香港並已發行逾3400萬張八達通卡。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分析,

.原因3﹕港人怕泄私隱

電子支付公司PayPal 2017年9月發表調查報告,涵蓋亞洲7個市場共4000名消費者和1400個商戶,當中500名消費者及200個商戶來自香港,結果顯示香港受訪者雖有逾半認識新式流動電子支付,但僅四成人使用,主要因港人重視私隱。時任財政司長曾俊華2016年8月發表網誌,指出電子支付服務的安全問題是港人和政府的首要考慮,故引入前要確保有妥善監管。

發展電子支付利與弊

◆利

增交易效率 便利生活

時任金管局副總裁彭醒棠2014年3月提及,電子支付使整個採購、付款的過程,不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有助提升效率。他續稱,電子支付服務多與相關金融機構的服務連接,讓客戶在網上或手機付款、理財、投資,使人們生活變得更輕鬆方便。

《明報》2017年10月的社評稱,內地積極發展電子支付系統,不少民慾w毋須隨身攜帶現金,只要一部智能電話便可應付日常生活支出以至穿州過省旅遊公幹,令不少港人在內地感受到快速支付系統折射出來的「先進與落後」對比。

節省整體成本

彭醒棠指出,隨茪銗I程序電子化、自動化、無紙化,社會可減少用紙,在處理支付及會計對數等工序上省卻不少時間及人力物力。他引用荷蘭央行研究稱 ,如零售支付使用付款卡而非現金,支付過程的成本將可減低6%。巴西央行的研究亦指出,若支付過程完全無紙化,節省的成本或可高達經濟總額的1%。

香港報販業界2017年3月底起啟用流動電子支付平台TNG Wallet,全港報販大聯盟主席廖社青表示,電子付費系統能降低傳統交易成本,也可解決報販面對的經營難題,如散銀短缺、找贖出錯、收取假鈔、兌換紙幣的銀行手續費等。

刺激消費 促進經濟

Visa香港及澳門地區總經理戴嘉倩2016年7月表示,電子支付有助刺激顧客消費更多,如付款過程更快捷,顧客不用排長龍,有助提高整體交易量。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稱,電子支付是刺激消費、增加生產、經濟成長和就業機會提升的重要原因。

Visa 2016年3月發布委託穆迪分析公司進行有關電子支付對全球70個市場經濟成長影響的研究,發現2011至2015年電子支付產品的使用率上升,為該等國家及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2960億美元,並促使商品及服務的家庭消費以年均0.18%的速度增長,年均更新增近260萬個就業職位。

◆弊

平台太多造成混亂

電子支付工具有實體、虛擬之分,有系統更是虛擬系統和實體卡並存。另有分儲值及非儲值,單是在本港已有16間儲值支付工具持牌機構,其儲值方式、適用地方、支付技術等均有所不同,易造成混亂。

智經研究中心2017年10月撰文稱,電子支付方式五花八門,令人花多眼亂,成為儲值支付工具普及的絆腳石。文章指有人批評支付工具營運商之間的戶口無法互通,未能即時互相增值和轉帳,而各自功能不盡相同,令市民及商戶無所適從。

侵犯私隱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2017年3月在《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稱,無現金化的支付過程中,每筆支付都被記錄,這些消費者行為信息有助商業機構精準營銷。2010年,八達通公司承認旗下的八達通獎賞及廣聯兩間公司自2006年起出售197萬名客戶資料作推銷用途,獲利4400萬元。

智經研究中心2014年10月撰文,以Google的電子錢包將用戶的付款資訊儲存在Google帳戶為例,令人擔心支付服務為幌子,實質針對用戶的使用習慣宣傳。消費者委員會2016年10月公布對10款流動支付服務的應用與保安的調查結果,發現部分服務商在用戶終止服務後仍保留其個人資料長達7年,其中支付寶HK甚至永久保留資料,可能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交易安全成疑

中大工程學院系統保安研究實驗室2017年9月發表有關流動支付的保安漏洞研究,發現QR Code掃描及MST技術(即可模擬信用卡磁帶刷卡過程的磁信號安全傳輸技術)存在保安漏洞,因兩者技術皆採用單向式溝通,無法通知用戶交易失敗,而用作授權付款的「支付令牌」(payment token)不能收回或取消,令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用戶或蒙受金錢損失。

團隊舉例稱,被惡意程式入侵的用戶手機可在使用QR Code付款時啟用前置鏡頭,偷拍反射在掃描器玻璃上的QR Code倒影(圖4),再經網絡傳送給不法分子,用於另一交易。團隊又發現MST接收範圍可達2至4米,不法分子可近距離盜取手機發出的「支付令牌」,用於另一交易。

[通通識 第483期]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電子支付 香港真落後?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