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證指數+0.36%,深圳+0.92%。標普五百(見圖)低開,低見2566,之後收窄跌幅,收2584,-9點。美元兌主要貨幣多跌,美元兌日圓跌至113.37,歐元升至1.1642,商品貨幣加澳元上升紐元下跌。西得州期油上升。12月份美國加息機會100%(日前100%),1月加息機會100%(日前100%); 對利率政策最敏感的二年債息-1.6點子至1.6292%。美十年債息平收-0.5點子至2.3292%。
周四是波動刺激的一天。在亞洲是早市,日本股市高升,最高時上升至 1992年1月年高位,但下午急轉直下,在74分鐘之內下跌3.6%,然後又收窄跌幅。日股急跌,但對亞洲市場並無大影響,香港和中國都是上升,歐洲早市也是穩定。但之後市況急轉直下,美股期指下跌十多點,歐洲股市回頭。大部分傳媒解釋都認為是因為美國稅服改革出現阻礙,可能會將企業減稅推遲至2019年,認為是這消息引發市場沽售。
有關這點我是不敢苟同的。原因是有關消息在周三已經發出來;當然可以解釋是周三時消息仍未確定,周四才比較肯定。不過要留意的是,股市下跌的時候,債券同時下跌——美國十年債券息率由2.3133%低位升上2.3434%。如果股市沽售是因為減稅建議延遲的話,背後理念就是說經濟刺激減少不利公司盈利。可是如果經濟刺激減少,那麼債券就應該上升而不是下跌,而事實上確是相反。其實美國債券下跌的原因是因為德國債券被沽售。
美股早段低收之後,一度收窄跌幅,但跟着傳媒報道美國參議院計劃延遲20%企業稅減稅,股市再度下挫。但又有消息說共和黨正努力希望可以使企業稅減稅立即實行,又有說參議院法案會保留按揭利息減稅上限在一百萬美元和將商業費用撇賬目永久化,股市收窄跌幅。
美股自9月5日以來已經有46個交易天沒有收低多於0.5% ,是1968年以來最高紀錄;紀錄在周四不能維持。美股主要下跌界別是運輸股、銀行股、電腦股、貴金屬股和半導體半導體股。主要上升界別是石油服務股、天然氣股、零售股和地產信托。特別是商場地產信托的上升。
大家只要仔細一看就知道箇中蹺妙。今年勁升的半導體股、生化科技股、動力科技股、周期股全面顯著被沽售。但是早前被沽得七零八落的商場地產信托、零售股和天然氣股反彈。這明明顯顯的盤路調整結果。Third Point買入Macerich也幫助了商場地產信托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