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長假期無功課 高小生更愛學
【明報專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發布有關長假期無功課的調查,發現無功課的高小學生,其學習、鬆弛和心理滿足感都較有功課的高小學生高;而高小學生嘗試無功課後,反而對「功課有助當前學習」的觀感增加,也自評自己的學術能力提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期望,長遠可將長假期無功課計劃推展到更多學校。
復活節假自訂目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亞斯理衛理小學,以及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的929名學生作實驗,邀請兩校的初小(小一至小三)和高小(小四至小五)學生互相比較,在復活節以有功課和沒功課(以個人目標及記錄小冊子代替)作參照組和實驗組,分析無功課長假期的學習效能。結果顯示,在假期滿意度方面,整體受訪學生的鬆弛滿足度高於心理滿足度及學習滿足度,而無功課的高小學生相比有功課的學生,在身心鬆弛方面得到更大滿足(詳見表)。
校長:無意義功課損學習動機
參與計劃的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校長趙潔華指出,功課必須具有意義,否則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動機,失去成效;如家長和校方只看重學生的學術成績,而忽略個人自理能力,亦會出現失衡的問題,故以自主學習方式設計假期「功課」,不但可以把假期「還」給學生,也可助校方了解不同學生的興趣和專長。
小三生學洗菜練耐性
過了一個無功課復活節假期的小三學生蘇日朗,定下學習洗菜的目標,本身以為很簡單,但試過後才發現洗菜步驟複雜,要翻開菜葉取出菜蟲,其母更指「兒子第一次洗菜,才知菜有沙石」,中途更顯沒耐性,其後經鼓勵,才堅持把菜洗乾淨。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深東樂Teen會服務主任朱麗英指出,時下學生3時許放學,但做功課則需數小時,對功課感到不少壓力,令他們缺乏動機學習其他東西,故希望在長假期可釋放空間,讓學生自訂目標,如是次實驗中有學習打羽毛球,尋回興趣和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