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讀心理學等於識「讀心術」?心理學其實是分析人類心理及行為現象的學問,如心理學家會研究從眾行為、精神健康、教育心理等。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教學)余婷琛指出,同學如欲選讀心理學,在語言、思維方面都要有一定表現,不能死讀書!
課程讀什麼?
余婷琛指出,學生入學後會先在一至二年級期間接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三年級後,學生可按興趣,在「學校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和「人際關係及溝通心理學」3個範疇中選擇其一做專修,全部課堂以英文教授。課程鼓勵學生透過實習實踐所學,課程設計上3項專修皆切合本地社會狀G,使畢業生能學以致用。現就讀四年級的潘希悅則選擇專修「健康心理學」。
潘希悅認為:「讀心理學是研究人類的mental process(心理過程)。」過去3年她曾涉獵不同科目,如「生理心理學」會讀到大腦處理情感及語言的過程;「異常心理學」則令她了解到如思覺失調、自閉症等精神健康的問題。其中她最喜歡「人類發展心理學」,學到不同年齡層(如幼兒期、少年期、老年期等)的心理特徵,讀後覺得心理學的理論「好琚B好中」。
讀心理學等於識「讀心術」?
余婷琛笑言:「很多人都會有誤解,以為讀心理學可以看穿別人的心思。」她指出,心理學屬社會科學,是一門嚴謹的學問,心理學家會利用科學方法分析人的行為,以及了解人做某些決定的原因。她舉例:「有些人知道做運動有益,但仍是不會做。」心理學家便會提出理論嘗試解釋這種心理,並反覆研究驗證理論是否恰當,「透過分析背後心態,如自信問題,幫助人們改變舊有習慣」。
心理學亦可應用於分析各類社會現象,如社會心理學會討論「從眾行為」,「其實背後與群眾壓力有關」。另外又包含許多有趣的實驗,「如在Stroop Effect(斯特魯普效應)中,會以藍色墨水印出『紅』這個字,並叫人盡快說出字的顏色,探討人的腦部在遇上顏色與字義衝突時,會如何處理」。
心理學唔實用?
心理學並不「離地」,學生有很多實踐機會。教大自2008年起設「師徒計劃」,學生透過師生配對,與指定導師定期會面,或得到參與研究計劃的機會。潘希悅對「學校心理學」亦感興趣,透過計劃認識了專門研究「特殊學習需要」的教授,並一同參與研究計劃。過程中她設計了不同程度的閱讀理解,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緩解讀寫困難。
余婷琛指出,學生會在升四年級後做200小時工作實習,學院會按學生的專修類別分配實習機構。如潘希悅於2017年9月起在新生精神康復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安泰軒」實習,向區內居民推廣精神健康的信息。她認為,精神健康出現問題「不是單一原因導致,除經濟、環境外,亦與人際關係有關」,故她舉辦工作坊幫助茤虷矰嵺齔蔭a居環境;同時每星期舉行茶座,教導居民善用海濱長廊或公園等公共空間放鬆心情。
如何成為臨H心理學家?
余婷琛說,過去不少畢業生會升讀本地或海外大學心理學相關碩士課程,如教育心理學、社工等;要具備成為臨H心理學家的資格,則須先完成臨H心理學碩士課程。
◆高中選修科目要求:沒有
畢業前景:過去畢業生就業的範疇包括教育相關行業(如教學助理)、非政府組織(NGO)、研究助理等,同時包括不少商業工作,如市場策劃及人力資源管理。亦有畢業生選擇到海外或本地大學繼續升學
[明路—生涯規劃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