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精練.整合拓展:角度深度同樣重要

[2017.10.06] 發表

【明報專訊】上期提及構思資料時,我們可從不同持份者的角度出發,思考持份者的特質以及活動能幫助持份者的原因。同學需特別留意,當舉辦一個活動時,除了參加者,還有哪些持份者會受益。

■思考持份者特質得着

例如題目要求說明在社區中心舉辦烹飪班的成效,我們可能隨即想到「參加者能學會烹飪技巧」這一點,但「社區中心」和「義務導師」也會有相應的得着,試看下表:

活動╱持份者╱成效╱(見表)

■抓緊每句資料 仔細解釋因果關係

當然,除了拓展的角度,拓展的深度亦相當重要。假如同學發現所做的綜合練習未能從不同持份者的角度出發,便要抓緊題目所提供的每句資料,仔細解釋其因果關係。同學可細閱以下的閱讀及聆聽材料,並參考示例,看看如何整合拓展。

◆閱讀材料一:香城義務工作隊網頁(見圖)

香城義務工作隊活動目標

→推動青少年參與義務工作: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與義務工作,開拓他們的眼界,令他們認識服務對象的需要,並反思自身

→加強與國際義務工作組織的聯繫:與各地義務工作機構合作,參與國際會議,交流推動義務工作的心得

→推動社區參與:透過活動建立鄰舍關係,培訓社區領袖,讓居民發現有需要幫助的人士,讓專業人士提早介入

◆閱讀材料二:香城義務工作隊去年活動摘要(見圖)

(1)鄰里互助計劃

在社區舉辦各類活動,例如興趣班、探訪活動、招聘展覽等,協助同一地區的居民組織互助小組,設「樓長」、「層長」等,協助他們組織定期聚會。

(2)山區義教計劃

招募30名中學生前往境外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山區,參觀當地小學,與當地學生交流、義教及探訪學生的家庭。

(3)圖書回收計劃

與社區中心合作,舉辦圖書回收活動。本隊義工協助檢查舊書、點算、運送等工作,並將舊書送到有需要的家庭。

(4)境外賑災計劃

與當地救援組織合作,為發生天災的地區提供緊急醫療、糧食支援。幫助當地居民維持基本生活,並為受危難影響的災民提供心理輔導工作。

◆聆聽材料:香城義務工作隊成員的對話(節錄)(見圖)

趙立彥: 我擔心篇幅不夠,不如我們針對「推動青年參與義務工作」這項目標作說明?

李進揚: 好,我想一項就足夠了。另外,別忘了介紹去年所舉辦的活動啊!

李貝貝: 先解釋年度目標,再以去年的活動為例,說明這些活動呼應了什麼目標吧!這樣文章的結構會比較清晰。

趙立彥: 好的!

■整合拓展示例分析

題目:試以香城義務工作隊隊長趙立彥的名義,撰寫文章一篇,刊登於香城義務工作隊的年刊,說明去年義務工作隊的一項活動目標。

首先,本隊的目標是「推動青少年參與義務工作」。我們期望能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與義務工作,開拓他們的眼界,令他們認識服務對象的需要,並反思自身。(整合:抄錄目標內容)近年青少年不太積極參與義務工作,部分學生只為了滿足學校課外活動時數的要求而被迫參加。這可能是因為學生能參與的義務工作較單一沉悶,例如賣旗籌款或清潔海灘等(指出持份者的特質)。有見及此,去年我們推行了「山區義教計劃」,招募中學生前往境外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山區,參觀當地學校,進行義教及探訪山區居民。(整合:抄錄活動內容)

(回應閱讀材料一「拓展視野」)青少年學習生活忙碌,大部分時間也用來應付讀書、課外活動和公開試,通常只能透過網絡或書本認識境外山區的生活(分析現况)。若能參與境外的義務工作,青少年可以實地視察和體驗少數民族的文化、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瞭解他們的生活,開拓視野(實地視察→拓展視野)。通過在山區小學義教,青少年能認識山區學童的教育情况,瞭解物資匱乏的學校如何運用僅有的資源教學(義教→拓展視野)。其次,青少年可親身探訪當地家庭,觀看生活陳設,並與當地少數民族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例如他們對子女的期盼、對城市的感受等(探訪家庭→拓展視野)。這些珍貴的交流機會定能豐富青少年的人生經驗。

(回應閱讀材料一「瞭解服務對像需要」)香城的教育政策完善,學生享有免費教育,且生活條件較為理想,若不親身到訪,青少年或較難感受山區少數民族的貧困,以及瞭解教育對當地小孩的重要(分析現况)。前往當地前,義工已事先準備義教內容、課堂活動和教材,探訪時青少年可以觀察當地學校的規模和課室設備,瞭解當地小學生的水平和學習模式,再加以調整(義教→瞭解需要)。這有助他們着眼於服務對象的需要,而非自己準備的材料上。當義工和小朋友進行活動時,他們亦能傾聽一群莘莘學子在生活和學習上的難處,並表達自己的關懷,日後再次服務相同對像時,亦可以安排更適合小朋友的活動(和小學生交流→瞭解需要)。

(回應閱讀材料一「反思自身」)青少年在活動期間有機會和山區小學生聊天,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他們發現當地小學設備簡陋,且上學路途遙遠,但當地學生仍然刻苦學習,珍惜學習機會。義教時,小朋友求知若渴、專心致志的態度,亦令參與探訪的青少年反省自身(學習態度→反思自身)。山區小學生求學的熱誠啟發到本地青少年應珍惜學習機會(反思自身)。

圖:資料圖片

文﹕胡詠怡

作者簡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現職中學中文教師,尤好文字之美,亦慕夫子韋編三絕之勤。

[語文同樂 第268期]

更多教育
作戰攻略﹕特別注意 計入校本評核的測試
【明報專訊】加強鬥志︰每一次評估都是總結 問︰蒲sir,恕我直言,您今次的題目好像很功利,是否不計入校本評核的測試就無須在意? ... 詳情
中華智叻星:學鋦瓷懂惜物
【明報專訊】從前的人生活不富裕,即使是一隻碗,亦視作珍寶,跌破了會想辦法修補。現時我們物質豐盛,物品破損便去舊迎新,中國修復破碎瓷器的「鋦瓷... 詳情
中華智叻星:鋦瓷修補法
【明報專訊】初聽「鋦瓷」一詞,你或以為是把破碎瓷器放進火爐焗製,鋦瓷手藝傳承人陸珊提醒:「鋦瓷的『鋦』是從金部,不是火部,它是金工(金屬加工... 詳情
古孩趣:誰是孔子的老師?
【明報專訊】孔子學問淵博,有萬世師表之稱。你知道孔子的老師是誰嗎?一名7歲的孩子,相傳是孔子的「老師」。《戰國策》提到項託(又稱項櫜)不止能... 詳情
齊來讀時事:中美乒乓外交
【明報專訊】1971至72年,中美兩國的乒乓球隊互訪,令中美關係「破冰」,被稱為「乒乓外交」。早前,中國乒乓球代表團參加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