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支電筒,一塊感光布,便可作畫。有特殊學校的視藝科教師在網上觀看過光畫影片後,深被影像吸引,遂將光畫定為視藝科主題,其後更將其轉為興趣活動供智障學生參與。然而光畫在香港並不流行,如作畫的畫布難購買得到,加上教師們亦未曾學過光畫;眾人游走不同地方蒐購合用的電筒,甚至犧牲暑假自己縫製畫布,目的是讓學生盡情享受作畫的樂趣。 電筒照感光布留痕 今年16歲的周國山,利落的用小電筒在布板上畫出一條鯨魚;「肚腩、橫線、大魚、水」,教師自創口訣讓學生記茧e鯨魚和大海的步驟,他不消一小時已學會。國山今年與其餘9名來自不同年級的同學,還有一名舊生,一起參與藝術表演,以聖經中的創世記為主題表演光畫。創世記講述神如何創造天地,視藝科教師王麗瑋笑言就如在學校推行光畫的過程,由零開始。 摸索適合物料 3年前,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學校以「光影藝術」作為高中視藝科的主題學習,皮影、光影圖騰統統嘗試過,王麗瑋於是上網找尋新靈感,忽看到有關光畫的影片——不同種類的電筒照在感光畫布上,光線如畫筆般留下光痕,她被光畫獨特的效果所吸引。因為「漂亮又操作簡單」,王麗瑋與兩名視藝科教師討論後,決定將光畫定為科目主題。 找遍不同美術用品店,均沒有專用的吸光畫布,王當時想:「既然沒有專用畫布,那就自己做吧。」3人買來帆布,塗上感光顏料;帆布太厚,透射不到光,轉用布紋較疏的麻布。她們又買了不同燈具如小燈泡、不同顏色的電筒等,試了又試,終於摸索出需使用光源集中的電筒,方可在布板上留下清晰的光線;而感光顏料對藍光和綠光最敏感。3人花了整個暑假,縫畫布、塗感光顏料、搭支架,有離職教師更特意回來,為他們設計穩固的畫板底部;甚至連校工也幫忙切割底部鐵板。一年教學過去,學校將光畫定為興趣活動,讓更多學生參與。 大畫布可共同創作演出 下月7日,11名學生及舊生將於由香港展能藝術會舉辦的《藝無疆:新晉展能藝術家大匯演2017》中演出。光畫的好處,只要布板較大,便可容納多人共同創作。教師因應學生的不同才能分配崗位,有人肢體動作較靈活,被安排扮演蝴蝶;又如周國山擅長畫畫,便由他繪畫鯨魚。花上大量時間製作和訓練,這群教師毫無怨言,倒為學生接觸到新事物而感興奮。 明報記者 王丹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