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廿載 敬業裁縫告別中環街市 難捨街坊情 盼活化後重回舊地
【明報專訊】中環街市活化工程即將展開,位於二樓購物廊的8個商戶須於周二(26日)遷走,包括在此扎根23年、兄弟合作經營的阮氏洋服。63歲的三弟阮邦冠,讀完中一便做裁縫學徒,曾在赤柱軍營開店,為駐港英軍做軍服,至1994年英軍撤離赤柱,便遷到中環街市。服裝潮流隨年月變化,就如時代巨輪不曾為誰停下,阮邦冠豁然面對告別,唯獨難捨與客人和街坊的感情,盼街市工程完成後,可重回舊地。
明報記者 袁樂婷
阮邦冠在六兄弟姊妹中排第三,自覺非讀書材料,輟學後不顧母親反對,決心「學師」;學成後與大哥阮邦飛拍檔,在石崗軍營外的「細舖仔」開始打拼。晃眼數十年,阮邦冠仍然享受做衫,每當手執剪刀或針線,嘴角便會揚起。他說,當年的同學普遍選擇做學徒,有人雕象牙,有人做珠寶,他慶幸裁縫手藝未被淘汰,「做得開心,又搵到兩餐」。
曾駐軍營做軍服 讀書少英語流利
兩兄弟自言讀書少,英語對答卻相當流利。訪問當日有來港公幹的外籍商人,攜西裝外套到店內希望修補內層,三人言談甚歡。阮邦冠說,全靠當年在軍營開店時不怕說錯,但他笑言只能聽和講,收發電郵會「頭痛」,「想不起囍r點串」。駐港英軍臨別時,送給他不少徽章和代表不同兵團的盾牌留念,他珍而重之放在店舖當眼處。部分昔日伙伴仍有聯絡,有前駐港英軍早前帶領軍樂團來港表演,給他兩張門票。他露出招牌笑容說:「同鬻畯蚕ぁh睇。」
身處商業區,阮氏洋服不乏企業管理層和名人光顧。阮邦冠強調對所有顧客一視同仁,不願藉名人招徠;街坊不做衫,只改褲、釘鈕扣,他照樣接單。
將遷蘭桂坊 嘆舊商廈租金亦貴
阮邦冠說,原本租得另一個活化項目、舊中區警署建築群的舖位,卻遇塌樓事故未能如期於去年底遷入,當中環街市清空限期逼近,一度面對無處落腳的困境。
阮又說區內租金貴,舊商業大廈樓上舖的呎租也開價80元,難以負擔,幸機緣巧合遇上蘭桂坊的空置舖位,呎價略低於商廈,便決定簽約3年。
協助商戶的立法會議員許智葳﹛A中環街市購物廊有洋服、鐘表等具特色商戶,建議市建局完成活化工程後主動邀請他們遷回。許又說,市建局職能包括保育歷史文化,該局亦曾指出,活化要以人為本,惟至今未提邀請或承諾讓商戶優先租店,「好像完全不當他們有價值」。
許智葅g專注裁布如入無人之境
活化工程料需5至6年,阮邦冠笑言,屆時不知還有沒有體力,若未退休,盼搬回現址。他說,訂做西裝較耐穿,即使熟客也不常來店,但街坊每次路過都會跟他打招呼,多年感情無價。許智葳D言笑荂u抱怨」,阮在店內裁剪布料時,總是專注得如入無人之境,久久不抬頭,「很多時根本看不見我走過,哈哈」。
中環街市屬3級歷史建築,自2003年開始空置,只有連接半山自動扶梯的通道改建為購物廊;2009年《施政報告》提出由市建局負責活化工程。
地政總署原本要求商戶在今年7月遷出,幾經交涉後,延至周二清場。市建局回覆,從地政總署接手中環街市後,會盡快開展活化工程,預計10月動工,至2021至22年完成。局方指出,將以提供大眾化貨品和服務為目標,已聘顧問研究營運模式及合適商戶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