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消費者委員會接獲不少涉及培訓課程或興趣班的投訴,有投訴人報讀英語課程,標榜「外籍導師」教授,但上課時發現導師是華人,上課八成時間用廣東話。不過,課程機構向投訴人解釋,任教的導師持澳洲國籍,所以是「外籍人士」。 消委:與消費者期望有分歧 宜附資歷 新一期《選擇》月刊刊載市民報讀課程的投訴個案,其中朱小姐接獲Z公司推銷一個100小時英語課程,並指職員推介課程由外籍導師操練會話,並設單對單會話指導,而課程可申請持續進修基金資助。朱付款3045元完成第一單元課程,其後再付3045元參加第二單元的聆聽與會話,但完成後認為課程與介紹有出入,包括導師是華人,該導師雖英語口音純正,但課堂八成時間以廣東話授課。朱指面對兩難,因為她需要完成4個單元才可以申領持續進修基金。朱向Z公司投訴,但Z指導師持澳洲國籍,所以是外籍人士。 Z公司則向消委會解釋,任教導師持有認可資歷,又指當日向朱小姐推介的職員已離職,難查證朱小姐有關誤導的指控。經消委會介入後,Z公司願退回朱小組八成已繳學費。消委會認為,坊間不少課程標榜由外籍教師任教,消費者會認為是由母語為英語的人士任導師,指事件涉及消費者對「外籍導師」的期望與商戶理解有分歧,認為商戶若提供導師的清晰姓名、相片及資歷資料,可避免誤會。 另外,另一投訴人張小姐報讀Y公司辦的兒童心理輔導證書課程,指課程由香港某心理學會會員任導師,學費39,800元。張小姐指課程只有4名學員,課堂是小組討論,又指筆記內容是從網上抄襲得來。張又指第3堂時,導師已說會安排他們與中學生進行輔導實習。張其後得悉導師並非某心理學會會員,Y公司承諾退款,但張指退款支票未能兌現。 學員投訴導師資歷不符聲稱 消委會指本港尚未有法定註冊及執業制度,規管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人士的專業資格,呼籲消費者報讀前,查看導師的專業背景及資歷,並保留課程單據及資料,當出現爭拗時可作憑據。消委會今年首8個月,共接獲100宗涉及課程及興趣班的投訴個案。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