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路政署證實,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用作填海的鋼圓筒,再有多兩個鋼圓筒出現較嚴重的移位(即移位3米以上),令出現移位3米以上的鋼圓筒,由去年的22個增至目前的24個。但路政署稱,鋼圓筒移位不影響人工島的工程進度,目前維持香港口岸於今年底具備通車條件的目標不變。 指已評估安全 毋須加固 路政署昨表示,今次新增兩個出現移位的鋼圓筒,其移位幅度由去年的約2.9米增至目前的約3.5米,但署方強調兩個鋼圓筒頂部的移位情G已穩定,顧問工程師已檢視相關實地監察數據及詳細評估,確定海堤結構安全,並無因此需進行加固工程。署方重申在人工島填海施工期間,填海地會出現沉降,海堤及附近的土地出現移位,是已預計及正常。 共24圓筒移位 路政署又稱,去年提及有6個鋼圓筒需進行加固工程,該6個鋼圓筒位於人工島北面,而加固工程費用是由「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填海及口岸設施」的合約支付。 另外,對於有指路政署挪用「屯門至赤P角連接路」的工程費用,用作填補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加固費用,有違工務工程「專款專用」的大原則,路政署昨回覆稱,涉及人工島、連接屯赤連接路南面出入口的填海工程,是一直由兩個屯赤連接路工程項目所支付費用。 路政署表示,按工務工程用款的原則,雖然香港口岸及屯赤連接路南面出入口的兩項填海工程,是透過同一份工程合約施工,但費用則由上述各自工務項目支付;署方稱該填海工程合約已大致完成,預計上述項目的預算均能應付各自開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