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多倫多地區的房價飈升,不但讓許多人的置業夢想變成空中樓閣,也讓許多地方尤其是多市中區的小商戶,面臨愈來愈高的租金壓力。有商家表示﹐面對租金急升﹐他們只好將增加的成本轉嫁消費者。多市政府近期所做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2年至2016年,全多倫多市的84個商業促進區域的非居住性物業的估價,平均上升了40.9%。在此期間,多市的屋價上漲了42%,兩者的增幅幾乎同步。
多市中區華埠的增幅為45.9%﹔增幅最高的是Church-Wellesley,達91.4%。有超過10%的商業促進區,估值增幅超過60%。
隨着商業物業估值增加,小商舖業主要繳納更高的租金,因為要交納更高物業稅的業主會將財政負擔轉嫁到租戶身上。
多倫多商業促進區聯合會執行總裁吉魯(John Kiru)表示:「對於許多業主來說,物業稅從3.3萬增加到4.4萬,他們當然要將其轉嫁,到最後承受負擔的就是小商舖的東主。」在灣景路經營一家髮廊的奧蝶淑(Sultana Odishou)稱﹕「今年的店租每月增加了800元,現在是每月4,800元,而我們的店面也才800平方呎。這還不包括稅務負擔、水電費用和其他費用。」
她抱怨,不可能每周工作7天,因為她還有家庭,還有其他的責任,現在的日子愈來愈艱難。附近商戶的月租金也從7,000元增至1萬元。
而在布魯亞街沿線,雖然物業估值升幅高達88.5%,但商戶都還能接受,但這也僅限於出售貴價商品的大商舖,而小商舖則被迫漸漸消失在這一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