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應從幼培養「我是中國人」 教聯會鄧飛:應有之義 葉建源:予人強硬觀感
【明報專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接受官方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訪問,再談及港獨問題,提出政府要「杜絕港獨對少年兒童的侵害」,並指要加強國民身分認同,在幼兒階段就應開始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教聯會理事鄧飛說,在幼兒階段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是「應有之義」;但有民主派議員認為在政治敏感議題上應「盡量放鬆一點」,指這番言論予人感覺「強硬」觀感,無助推動政治和諧的環境。
倡嚴執法「杜絕港獨侵害兒童」
林太日前接受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訪問時亦談到港獨問題(見表);而她接受內地官媒訪問,則表示「所有港獨行為都違反本地法律,我們必須嚴格執法」。她重申港獨完全沒有出路,又指會做好教育工作,向大眾說明港獨對香港繁榮穩定的危害,不能讓港獨傳播。
稱需讓孩子接觸更多中國文化
林太說,要讓孩子們有國民身分的認同,提出在幼兒階段就應開始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在中小學階段,應將中國歷史納入初中必修科目;學校以外,港府要加強讓孩子們接觸更多中國文化,讓香港青年了解國家最新發展(見另稿)。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回應說,國民身分是比較敏感的議題,但強調「國民教育、國民身分對我們來說本身無可厚非的」,只是在教育時要「啟發學生」,而非用「灌輸」的方式教育學生。他表示,林太的說法只是片言隻語,冀她可詳細地解釋,而現有的言論予人「感覺好強勢」,未必可以帶來和諧的環境。
鄧飛:港獨校園無蔓延[象
教聯會理事鄧飛認為,經歷國教科爭議後「國教被污名化」,令學校不敢理直氣壯去推國教。他也提到,港獨在校園間並無蔓延[象,因為無渠道令其蔓延,只是同學對港獨的說法習以為常,「不覺得有問題,但並不代表支持港獨」。
工聯會黃國健認為,各派之間的言論只是「口水戰」,最重要視乎北京的研判,指若北京認為港獨問題是年輕人發泄對社會的不滿,要採包容態度,對特區政府的要求就會鬆一點。不過,黃指若中央認為港獨牴觸國家安全,或會向港府提出一些意見,特首需要有行動回應,「更嚴重的是北京直接對香港行使措施反港獨,到時特首會好被動」。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稱,林太不時強調首要工作是處理社會深層次矛盾,包括房屋、土地資源分配等,若她上任就去處理爭議的政治問題,「只是拎石頭擲自己隻腳」。他說新政府開局會否和諧,視乎她能否頂住北京壓力,先處理民生議題。
港大民研:港人中國人認同齊跌
另外,香港大學民意民研計劃本月13至15日以隨機電話抽樣方式訪問1004名香港市民,以0至10分絕對評分計,市民對「香港人」的認同感為7.65分(10分最認同),比去年底的調查下跌0.44分;對「中國人」的認同感為6.53分,比去年底的調查下跌0.35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認同感則為5.84分,比去年底的調查下跌0.41分。
陳佐洱:高度警惕港獨台獨勾結
曾任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的陳佐洱接受多家媒體訪問就表示,「港獨」與「台獨」勢力近年相互勾結,這情G值得高度警惕。他強調港獨思潮不被中央允許,「蚍蜉撼大樹,根本撼動不了『一國兩制』的實踐,撼動不了全面準確地貫徹執行『一國兩制』,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