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世界:採聲人 說故事

[2017.05.12] 發表
林偉而的藝術裝置《寄憶未來》。(圖:香港藝術館)
「細聲公」聆聽閣播放着採聲人收集的聲音故事。(圖:香港藝術館)
藝術裝置中掛滿了香港的歷史照片,藝術家更鼓勵觀眾把自己的回憶或願景寫在明信片上並掛在竹亭內。(圖:香港藝術館)
莫一新作品《念悠悠》(圖:香港藝術館)
「細聲公」導賞團參加者嘗試用圖像和文字記錄聲音。(圖:香港藝術館)
(圖6)(圖:香港藝術館)

【明報專訊】老師上課會叫我們「唔好掛住傾偈」、父母日常愛叫我們「唔好掛住玩手機」,「掛住」這個生動的粵語動詞,有朝思暮想、念念不忘、牽腸掛肚、魂牽夢縈的意思。我們可以「掛住」一個人、一件事、一處地方;仍然閉館的藝術館,也「掛住」廣大市民,想到以「掛住」為展覽的主題,並伙拍本地藝術團體「聲音掏腰包」帶領觀眾化為聽眾,一同用耳朵感受生活藝術。

1?傘形郵局 追憶寄信年代

「掛住 Bear In Mind」尖沙嘴戶外藝術展覽,邀請兩位藝術家,以不同的藝術方式展現他們對香港的思念和視覺記憶。既有林偉而繽紛奪目的「竹亭」郵局,也有莫一新淡雅清新的雕塑《念悠悠》。林偉而的藝術裝置《寄憶未來》,是一座掛滿「思念」的傘形郵局,靈感源自童年回憶。藝術廣場的位置,以前是郵政局,他小時候喜歡集郵和寄信,常常流連郵局。雖然郵局早已清拆被遺忘,就如寄信漸漸被科技產物取代,但林偉而認為寄信給人冀盼的心情,於是把這念頭加入作品之中。

《念悠悠》把來自遠方的北極熊放進恬逸的文人山水畫軸之間,建構了不一樣的園林裝置,希望駐足者惦記、珍惜大自然,莫待青山綠水變成追憶。

2?「細聲公」裏聽城市故事

藝術館更邀請了「聲音掏腰包」以聲音回應展覽主題,於多個周末在藝術廣場設置六個「細聲公」聆聽閣,播放由「聲音圖書館」收集的聲音,每段聲音都記錄着採聲人對香港文化與社會的故事。有來自大自然的聲音,亦有鬧市的音樂聲,每段聽似平凡的聲音,在此處聆聽時又另有一番味道,彷彿採聲人在跟你說悄悄話。

「聲音掏腰包」亦舉辦導賞團帶領參加者成為採聲人,學習用不同方法採集聲音,其中一種方法是用紙和筆記錄聲音。參加者在藝術廣場閉起雙眼,嘗試感受身邊的聲音,再用圖像、文字和想像表達出來。現今社會人人都只低頭看手機,很少細聽身邊的聲音,不少參加者都表示,這個活動讓他們發掘平日忽略了的聲音,並享受以聆聽的方法,感受與藝術品的互動。至於發掘到什麼聲音,就等你來親身體驗吧!

■「掛住」戶外展覽

(圖6)

日期:即日至6月30日

地點:尖沙嘴梳士巴利花園藝術廣場

網址:hk.art.museum

展覽教育活動「細聲公」與導賞團詳情

日期:5月13日(星期六)、5月14日及6月11日(星期日)

時間:「細聲公」聆聽閣 下午1:00 - 5:00、導賞團 下午3:00 - 4:30

導賞團名額:20位(毋須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文、圖:香港藝術館

[語文同樂 第254期]

更多教育
生活文學?沉冤待雪:香港報告文學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有不少關心社會問題的紀錄片或劇情片,編導們努力蒐集資料,訪問有關人士,甚至親身經歷生活,然後以敘事形式呈現種種問題,虛構... 詳情
閱讀篇章:我的心中 住着一頭大象
【明報專訊】大象和香港人的距離忽遠又近。從前荔園有為人所熟悉的大象天奴,本地有金象牌香米出售,新聞亦常提及「大白象」工程,佛教善信又會去泰國... 詳情
動物圖鑑:香港人的大象
【明報專訊】有聽過荔園嗎?它曾經是香港最大型的遊樂場,1949年開業,直到1997年結業,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大象天奴。 天奴是一... 詳情
字花消息:字花十年選
【明報專訊】字花十年,挑選十年來曾在《字花》刊登的佳作,分別結集出版為小說卷、散文卷、評論卷和詩歌卷,超過200位作者,約280篇作品,記錄... 詳情
卷二練筆:情感浮泛
【明報專訊】情感乃人類卓立於天地的關鍵,造就了生命與世界的豐盛。同學把情感轉化為文,本應為良佳載體,然而最終換來竟是哀號遍野,文章壓根兒看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