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民眾厭倦傳統政黨之際,馬克龍由選情被看低一線的政治素人,一躍成為歐洲自由派抵抗民粹浪潮的新希望,堪稱時勢造英雄。不少歐洲年輕領袖已表態支持這個「法國甘迺迪」,期望他為歐洲政治帶來新風。
歐洲青年領袖串連
來自中產精英階層的馬克龍未受傳統政治光譜限制,雖然他2009年已退出傳統左翼社會黨,但2012年仍應總統奧朗德之邀,放棄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高薪厚職,轉任其幕僚,並在2014年空降出任經濟部長,嶄露頭角。去年4月馬克龍辭職創立「En Marche!」(前進!),以中間路線在法國傳統兩黨的僵化政治氛圍中突圍而出,意外吸引年輕一代以至對政治冷感的選民,短短1年間已招攬逾25萬成員,氣勢甚至蓋過其出身的社會黨。他與63歲妻子布麗吉特相差逾24歲的師生戀「非傳統婚姻」亦被視為其政治助力,以說服法國人其決心無可動搖。
初選勝出後,馬克龍以成為「法國和歐洲希望之聲」為目標,痛斥對手馬林勒龐操弄恐懼,獲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傳統政要支持,與馬克龍同世代的年輕歐洲領袖亦陸續表達與他合作推動歐盟更緊密融合的意願。今年3月,馬克龍舉辦私人晚宴,邀請比利時的41歲總理米歇爾(Charles Michel)與盧森堡的44歲總理貝特爾(Xavier Bettel)出席。米歇爾向路透社透露,晚宴上各人展現了對歐洲的共同承擔,「未來數月間我們將重啟歐盟……為此我們將需要合作伙伴」。
馬克龍亦在Twitter與去年下台的意大利總理倫齊流露惺惺相惜之情,他上周發文稱,與倫齊及其他進步派合力,將可改變歐洲,倫齊則回應稱「我們與你同在」。消息人士稱,這些動作是馬克龍的對歐工作一環,指出各方有共同立場,為馬克龍的歐洲政策注入新動力,但強調不會局限於類似的盟友。
有德國資深官員向路透社稱,馬克龍的年輕光環可能給法國一些「甘迺迪式」的樂觀情緒,不過強調圍繞歐盟的談判必須提及責任與團結。比、盧、荷3國官員亦期望馬克龍上台令德、法關係更和諧,讓德國在協助盟國解決債務問題及改革歐盟等議題上軟化立場。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