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少年犯 父子談暴動論佔中
【明報專訊】1967年夏天,一群年輕人打荂u反殖」旗號,用示威以至投擲炸彈去表達意見,史稱六七暴動;2014年亦有一群年輕人佔領街頭79天,爭取「真普選」。當年的少年犯與兒子活在不同時代背景,兩代人看法迥異,有年輕一代認為父輩手法過激,亦同情佔中的年輕人;也有兒子與父輩一樣愛國,更晉身立法會會議廳,明言要汲取當年教訓,「有理、有利、有節」推動社運。
藏「菠蘿」陳炳基:佔中者被利用反共 子:兩代都為反建制
在六七暴動因藏有爆炸品而被判入獄4年的少年犯陳炳基一直堅持愛國立場,曾參與反佔中遊行;其於瑞士長大的兒子陳柏浩人生軌[與父親截然不同,他雖然能夠明白左派當年的反應,但這不等於能辯解過激的手法。陳柏浩亦同情參與佔中的年輕人,形容他們有承擔和願景。
陳柏浩的母親是越南華僑,1970年代因逃避越戰觸發的內亂,舉家移居瑞士,1985年在港邂逅陳炳基,3年後在瑞士誕下兒子柏浩。時光荏苒,在瑞士成長的柏浩今年已經29歲,偶爾回港探望父親;他2月在港接受本報訪問時憶述,「小時候父親常帶我逛香港歷史博物館和科學館,1997年我不足10歲,他常問我對回歸的看法,引發我對香港歷史的興趣」。
父:沒選擇 炸彈還擊血腥鎮壓
不過,身兼「啟蒙老師」的父親一直未有提及自己的過去,直至7年前才向兒子講述在六七暴動的經歷。陳炳基承認當年有份製作及投擲炸彈,亦曾因藏有爆炸品被判監4年;50年來,他一直堅持愛國立場,認為當年的鬥爭是「長期反殖民地的情緒」。對於往事,他認為當時行動沒什麼選擇,「唯有以炸彈擾亂社會,還擊(港英)當局血腥鎮壓」,誰是誰非也好,彼此都是各為其主。
子:明白不等於可辯解
陳柏浩表示,雖明白左派當年對港英政府武力鎮壓的反應,但對於暴動期間左派過激的手法,「我雖然能夠明白,但不等於能加以辯解」,亦表明不贊同暴力。他說,與父親是兩代人,各有看法,亦曾與父親討論身分認同:「他們那代人強調民族主義,暴動期間盼望香港早點回歸,但1949年前後,許多人由內地湧到香港,是因為不喜歡共產黨。」
子:佔中證年輕人有承擔
除了討論過去,兩父子亦「展望將來」。陳柏浩正在撰寫博士論文,題目為六七和佔中的比較。他認為,不少六七暴動和佔中參與者,都是反抗建制的年輕人,「我這一代人和比我更年輕的人,經常被形容為只顧打機、逛街和購物,父輩不時批評我們不關心社會;但雨傘運動恰恰證明年輕人很有承擔,而且有自己的夢想和願景」。
但陳炳基不以為然,他曾於2014年8月參與反佔中遊行,「這群年輕人有自己理想,但有人利用他們,用作對抗中共政權」,他亦認為民主比較遙遠。兒子被他形容為「親佔中」,但他表明不會強迫兒子與自己想法一致,「我那代人要跟上形勢,不是說不同意見就要對立,(政治)只作為家常便飯閒談」。
回歸踏入20周年,陳柏浩亦有一番寄望﹕「香港回歸中國,父親那代人實現了他們的願景,而一國兩制未來30年怎樣發展是年輕一代要面對的事情,我希望父親那一代能明白這一點,有朝一日會支持我們。」
明報記者 葉真真 張家偉
(六七暴動50年 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