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健步行助緩柏金遜症惡化
【明報專訊】今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柏金遜症患者活動能力下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理工大學研究發現,柏金遜患者接受健步行(brisk walking)訓練後,每天步行量增加兩成,與普通人步行量相近,其耐力亦增加一成。專家認為研究結果令人鼓舞,證明適合的運動能幫助早期柏金遜症患者改善病情,而且恆常運動有助改善情緒及心理健康。
步行量增兩成 患者:仆少
柏金遜症主要病徵包括震顫、手腳僵硬、動作遲緩及身體平衡困難。香港運動障礙學會主席、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歐陽敏表示,發現柏金遜症至今已200年,藥物雖能助早期病人改善步姿,惟病情達中後期時,作用有限,需靠物理治療訓練其活動能力。
理大物理治療學系於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進行治療柏金遜症患者健步行研究,有37名早期柏金遜症患者參與。負責研究的香港運動障礙學會委員、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麥潔儀說,研究發現參加患者每天的步數和6分鐘內的步行距離,分別增加兩成和一成,反映健步行有助患者延緩病情。歐陽敏補充,患者需集中精神控制走路姿勢(見圖),建議早、中期患者在物理治療師指導後,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練習健步行。
接受訓練的患者Jacqueline於2013年確診柏金遜症,病症令她半身手腳無力,約40歲的她做家務、更衣也遇困難,最終被迫放棄餐飲業工作。她說接受健步行訓練前約每半年跌倒一次,最近一次跌倒更拉傷頸,接受健步行訓練後「仆少驉v,走路及平衡力有改善,亦更有動力做運動。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