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纏身 9年燒6200萬訟費
成立9年的Uber雖然市值龐大,但至今在多國仍未企穩陣腳,並不斷面對各地政府和利益既得者狙擊,開支大多用作官司。
各地政府和既得利益者狙擊
鑑於Uber並非上市公司,無義務披露財政狀况,分析家不易取得財務數據核實。Uber現時估值約690億美元(5382億港元),去年收入約55億美元(429億港元),但去年頭9個月損失逾22億美元(172億港元),主因包括與美國召車軟件Lyft展開價格戰,大量投資初創如外賣服務、自駕車項目及網上地圖等。
業務遍及逾70國的Uber自稱其核心業務不錯,只是斥了巨資開拓印度市場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等項目,抵消了利潤。
Vox指出,Uber自2009年成立以來業務雖然持續增長,卻也連年蝕錢,去年已向風險資本投資者募集了110億美元繳納帳單。彭博社去年6月報道,Uber的開支增長速度遠快於收入;像2015年上半年的開支已近2014全年度的60%,可是同期純利增幅僅34%。
在美有逾170宗官司待處理
《衛報》稱,Uber的一大開支是世界各地庭外和解費用。由於它突破了既存的士業營運模式,牴觸了行政、法律成規,衝擊了的士業界。這9年間為相關訴訟花掉了至少6200萬美元(約4.8億港元),例如去年2月達成的兩宗集體安全訴訟庭外和解,支付額達2850萬美元。單是美國,它還有逾170宗官司待處理。(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