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警隊形象低落,過去曾有俗語「好仔唔當差」,但由1970年代成立少年警訊、1980至90年代打擊跨境罪案,至回歸初年警隊製作招聘短片、翻新警署等工作,逐步建立警隊形象;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前警務處長曾蔭培於2001至2003年在任期間,市民對警隊滿意度淨值增加了近20個百分點,但前警務處長曾偉雄由2011年至前年在任期間,經歷佔領運動,警隊滿意度淨值下跌了約40個百分點,是回歸後最明顯的跌幅(見圖)。 根據研究警隊歷史的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何家騏觀察,警隊對外政策一直沒變,但回歸後市民不滿中央對港政策、政府制定的政策時,會走上街頭抗議,例如2009年反對清拆菜園村、2012年及2014年政改,維持秩序的警察因而受影響,牽涉其中;自2014年佔領直至現在,警隊同樣成為夾心,市民對其觀感夾雜政治情緒,需一段時間才可修補。 學者倡增透明度與民溝通 他分析,警隊民望受政治環境影響,長遠只能由政府高層牽頭改善。不過,他認為短期內警隊亦可藉增加處事透明度,加強與市民溝通,例如外國有警察首長會於twitter與網民直接對話,建議一哥參考。 何家騏說,1970年代少年警訊的成立吸引年輕人認識警隊,1980年代,當局增加警隊與地區的溝通,包括滅罪會、警隊指揮官與各區民選區議員交流地區滅罪情G,反映時任總督關注到警隊除了打擊罪犯策略外,日常社區溝通同樣重要。而1980至90年代,越南船民問題、「省港旗兵」橫行香港,大型罪案令市民與警察連成一線,亦認為警隊做出成績;到了回歸初年,前警務處長許淇安繼續沿用回歸前制訂的《優質服務策略》;曾蔭培則在任內翻新警署、更換警隊制服,改善警隊形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