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抱怨靠進口 原子筆頭終國產化
【明報專訊】經過5年不斷的試驗,山西太原鋼鐵集團生產的筆尖鋼出爐,中國終於造出了自己的原子筆頭,並有望完全取締進口。中國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一直無法生產這直徑2.3毫米的不鏽鋼筆頭,生產技術長期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手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曾為此發聲抱怨。
3000筆企過去靠進口材料
原子筆的圓珠,看似小事一樁。《人民日報》報道,去年1月,李克強總理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座談會上提到:「中國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G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包括原子筆頭上筆尖鋼」。
中國擁有3000多家製筆企業、逾20萬從業人口、年產原子筆400多億支。但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出現劣質假冒產品氾濫的尷尬局面。李克強的講話在當時引來輿論熱議,一年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不鏽鋼生產基地,太鋼集團終於完成筆尖鋼研製,國家標準出爐。
筆尖鋼材成分比例 由零摸索
國家早在2011年已開啟了這重點研發項目的轉捩點。據太鋼集團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王輝綿認為,鋼材要製造筆頭,必須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鋼材調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比例的細微變化都會影響鋼材質量,這個比例找不到,中國的製筆行業永遠都需要進口筆尖鋼。
筆頭產品的生產工藝是國外企業的核心機密,王輝綿說,因為開發這種產品沒有可供借鑑的資料,只能靠自己摸索,必須自主開發一套前所未有的煉鋼工藝。一個成分的配比(matching)從幾十公斤開始煉,在這個過程中添加各種成分,次數多到沒法統計,從中不斷地積累數據、調整參數、設計工藝方法。
經過5年數不清的失敗,太鋼集團的筆尖鋼試驗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規模煉鋼十多次後,第一批筆尖鋼材終於出爐。在中國最大製筆商「貝發筆業」的測試實驗室,用太鋼原料生產出來的筆芯正在進行極限測試,在同一個角度下,每支筆芯都要連續不斷地書寫800米不出現斷線情G,這已經是對這一產品的第六輪測試。現在,一些內地的筆頭企業已經開始向太鋼批量購買筆尖鋼產品,在未來兩年將有望替代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