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在六四事件的取態,導致他其後遭到中共罷免及抨擊。在英國最新解封一批機密檔案可見,1980年代初英方對趙紫陽可謂「寄予厚望」,相信他即使面對「保守的共產政權」,在帶領經濟改革方面能有所作為;但在1989年6月中旬,英國及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都認同,趙紫陽已完全失勢,李光耀指趙不是「街頭戰士」,對他到天安門廣場聲援學生感到大惑不解。
明報記者
盼「面對保守共產政權」有作為
趙紫陽在1980年起擔任國務院總理,與當時的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均被視為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的重要副手。至1987年,胡耀邦下台,趙紫陽接任總書記一職。趙紫陽在六四事件中,被指一直反對軍隊入城,又在5月19日到天安門廣場與絕食學生對話,向學生說「同學們,我來晚了」。
指趙硬朗務實 對未來視野敏銳
根據英國密檔紀錄,1980年擔任英國駐華大使的柯利達(Percy Cradock)形容,趙紫陽為人硬朗、主動及務實,重視國家政治及改革開放。柯利達指出,當時中國「落後及人口過盛」,趙要面對保守的共產政權,要把委靡不振的勞動力提升至香港般的生產力,相信有不少障礙,但相信趙在一段時間後必定有所作為。
趙紫陽1985年訪英,訪英前英政府內曾準備一系列其背景資料,指趙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批鬥,1977年起重返政壇及升任政治高層,喜歡慢跑、對電腦感興趣、對未來發展有敏銳的視野。當時英方文件甚至提到,趙紫陽在羊年出生,根據中國傳統說法,羊年出生的人是把計劃化為實質行動的專家。
李光耀指趙「非街頭戰士」
趙紫陽過往被指是改革開放派,1988年3月,柯利達與中國文化部副部長會面,對方轉述趙紫陽在一次部長級會議曾說,共產黨從未成功控制文化發展,趙本人也不懂文化藝術,認為黨不應該指導文化機構,而是由他們自行發揮。柯利達認為,文化項目在中國從來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另稱中國改革將走向未知的方向,料趙會因經濟改革面對政治風險。
六四事件後,英方指出鄧小平現身時,身邊只有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李鵬及一眾老黨員。根據1989年7月的紀錄,李光耀與英國駐新加坡高級專員Michael Pike的對話中,李形容趙紫陽是有智慧及勤奮,不明白他為何會成為「街頭戰士」(street fighter),走到天安門廣場支持學生的行動,反問﹕「為何他會錯估(miscalculated)形勢?」
李評江澤民軟弱 「不能維持一年」
李光耀當時相信,趙已無可能重新掌權,李鵬希望以反黨的罪名把趙紫陽帶上法庭。他又認為,學生在事件中把矛頭指向鄧小平及李鵬,是「愚蠢的行為」,認為鄧小平必定會粉碎學生的異見;但事件對中國及鄧小平本身都是悲劇,共產黨不但面臨嚴重分裂,認為趙紫陽的離開將後繼無人,形容當時新上任的總書記江澤民「不能維持一年」,指自己曾見過江澤民,認為他軟弱而不夠強硬(insufficiently t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