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麥煒和 「阿黃,戒口。」 「唔囉,已經三高要食藥,還不戒煙,嫌命長咩?」 「此言差矣,君不見鄧小平煙不離口,也活到九十幾一百歲?」 「你怎可拿鄧小平先生跟我比較?他是第一位最應該姪旍征萱M平獎的中國人,上天會保佑佢百病不染、百毒不侵,區區幾口熊貓牌香煙? 碎料喇。」 「唔講鄧小平,記得老李嗎? 無啦啦學人戒煙,怎知未夠兩個月已被確診末期肺癌,之後又化療又標靶,畢生積蓄結果用來貢獻醫生。還有陳仔,一世人不煙不酒、少油少鹽,女仔未識過、粗口未講過、搭地鐵未坐低過,是第二位應該姪旍征萱M平獎的中國人,但有日一聲息C就去驉C所以話食幾多荋X多是整定的,人生得意須盡歡,我們要活在當下,有得飲便盡量飲,有得食便盡量食(包括食煙)。」 一個人食幾多荋X多當然不是整定,飲食和生活習慣絕對能影響壽命的長短與患病的機率,那是科學家經過長期觀察和統計得出的結論。至於老李、陳仔以至鄧小平先生,他們只是人口分佈中的個別例子,單憑個別例子作論據,實乃以偏概全的做法。 「唉,我老公舊年中風,到現在仍未醫好。」 「我認識有位腦科名醫,對治療中風很有經驗,最差的病人都醫得好。我也聽說美國研究了很多中風的新藥,你可考慮過去醫。」(註:以上取自電視劇對白。) 鶴立雞蘆甄憟矷A這類個別例子,在現實中又是否存在?也許吧,但那只屬過去式。在現今資訊流通的年代,醫生會以循證為基礎,盡可能為患者提供劃一的標準治療,換言之,現代醫療制度理論上是沒有超班這回事,不論公立醫院、腦科名醫、美國的學府,其治療理念和效果實際是大同小異甚至睇齊的。然而,何以部分名醫、專家或學府會給人超班的感覺?留待下回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