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文大學教育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去年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成績發現,來自不同家庭收入群組的學生,考取好成績的比率相若;但低收入家庭群組中,有較高比率學生成績差,學者建議學校對無心向學或成績差的基層學生提供功課輔導等支援。 能力高學生 未受家庭收入影響 負責研究的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稱,多國數據亦證實家庭收入與學業成績呈正面關係,但香港的情G不同。他分析3萬名小三TSA學生及其家長的數據,按成績將學生學習能力分為1至9個等級,9為能力最高,又將學生家庭入息分為6個群組(少於1萬元、1萬至少於2萬等,最高為6萬元或以上),數據顯示,家庭月入少於1萬元的學生,有19.49%能力屬7至9等(能力較高者),其餘家庭收入群組則各有約20%至25%學生能力屬7至9等。侯傑泰稱,在家庭月入少於1萬的群組,高能力學生比率雖稍低,但與其他家庭收入群組差距仍小,反映家庭入息對學習能力高的學生影響很小。 家境富裕可補習 學者倡供輔導支援 但對於學習能力低的學生而言,家庭收入有一定影響。研究指出,家庭月入2萬元或以上學生,只有3%至6%「跌入」低能力(1級)群組;家庭月入少於2萬元的學生,則有6%至9%屬上述能力群組。侯稱,家境富裕學生若成績不好可補習,但若學生無心向學或成績差,家境又不好,學校則應多提供功課輔導或情緒支援,減輕他們因家境而面對的問題,讓他們專心學業。 研究亦分析父母教育水平對子女學業成績的影響,結果與家庭收入的研究一致,對於高學習能力群組的學生,父母教育水平影響不大;但對於學習能力較低學生,父母影響較大。父母有初中程度的學生(佔89%),有4%至7%屬1級低能力,但父母學歷只有小學或以下者,有9%至12%屬1級能力。但侯亦指根據2012年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研究,香港教育機會均等度在65個國家或地區中名列第二位,反映本港貧富間教育機會差異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