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勝在自己有精神有鬥志!」八旬鞋匠譚伯說。他年輕時學師手造皮鞋,一雙手默默造,全盛時期日造3隻,惟工廠生產的皮鞋愈賣愈平,譚伯慨嘆已無人欣賞造鞋手藝。獨居於大角嘴一間茤苤A譚伯平日靠補鞋幫補生計,惟最近面對茤郱~主加租,只好棄租原用來存放造鞋皮革及工具的小倉庫,並在有心人協助下,盼於月底前將皮革等物資賣出換取生活費。 明報記者 劉嘉裕 「你要有輕功才能走進這個倉!」在不足100方呎的空間中,漆黑一片,雜物堆積如山,81歲的譚伯跨過重重障礙,走到倉庫最深處彎腰翻箱倒櫃,原來這是譚伯的藏寶地。某些長者愛儲存雜物,本身是造鞋匠的譚伯鍾愛蒐集各款皮革和造鞋工具。翻了又翻,譚伯翻出了一個鞋盒遞給記者,一打開,是一對啡白色男裝皮鞋,乍看以為是新推出的名牌皮鞋。 本盼造鞋餬口 行業式微轉做校工 「這是我20年前手造的織布皮鞋,現在很少見的。」譚伯那雙粗大的手在1950年代曾造過不少皮鞋。當年本港工藝蓬勃,他16歲拜師學造鞋,有學徒負責做鞋面,而譚伯則專責做鞋底,每天可造3隻皮鞋。學滿師後,譚伯以為能一直靠造鞋餬口,詎料其後造鞋訂單開始北移,本港造鞋業走向式微,譚伯只好放下手藝轉當校工,在閒時才替人造鞋及補鞋。 客人多補鞋 訂造鞋者寥寥 勞碌大半生,譚伯退休後未言休,更重拾手藝,「不工作會把我悶壞,有鬥志才能堅持下去」。他在大角嘴輾轉換過3個舖位,現時在富多來商場一期設門市,前來客人補鞋居多,造鞋的客人多年來寥寥可數。縱然譚伯的心願是自食其力,但遇到家庭變卦,現時獨居茤衁漸L需靠政府的長者生活津貼及補鞋的微薄收入支撐生活。 本來已經困難的生活,在茤郱~主要求加租四分之一下,令孤身一人的譚伯更不知所措。社工建議譚伯把小倉庫退租,並出售當中少用的皮革及多餘的工具(見另稿)。雖然不捨多年珍藏,譚伯亦無奈向現實低頭,希望能趕及在本月20日前把物資處理好。 近年自製皮具成為年輕人玩意,譚伯對此半信半疑,仍認為手造皮鞋是「老套洁v。老人家拿茖犒嚙豸滼y的皮鞋嘆道:「買現成的皮鞋更便宜快捷,還有多少人願意欣賞我這門手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