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撥款100億元成立基金把現有的「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常規化,廉政公署推出防貪指引,列出協作計劃的六大貪污風險,供涉及的單位和病人參考,若計劃透明度低,職員事先通知親友參與也會涉及貪污風險;廉署表示,自2008年推出首項公私營協助項目,並沒有收過相關投訴,但鑑於計劃涉及大量公帑,加上項目日益增多,有必要整合以往的防貪指引。 籲病人遇可疑如實反映 今年中曾有參與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服務的牙醫,被揭發提交懷疑虛假資料「報大數」,以騙取關愛基金資助。廉署防止貪污處首席防貪主任蕭健寬承認,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亦存在同樣貪污風險,提出服務提供者申報款項時可能作弊,包括沒如實上報病人人數、費用或誇大服務次數等。蕭健寬建議,如有病人發現自己從沒接受某項治療,或其治療次數非如醫生或職員所申報般,病人在當局查詢時應如實告知:「病人可能未必知道醫生如何申報而未主動舉報,但若發現不實,應協助揭發,而非同流合污。」 事先通知親友參加屬違法 防貪指引分別派予計劃管理人、服務提供者及病人,有份撰寫指引的廉署防止貪污諮詢委員會委員林露娟指出,指引中涵蓋防止賄賂條例、公職人員行為失當、串謀詐騙罪等罪行,並以不同範例分析,針對計劃的內部監控、委聘服務提供者的程序、招募病人及提供醫療服務等方面,均有列明行為標準及誠信要求,當中列出六大潛在貪污風險,如因計劃詳情透明度低,職員事先通知親友參與,或索取利益協助他人參加;服務提供者轉介病人接受其他檢查或跟進治療時,從中收取利益,以及服務提供者串報時誇大服務次數以騙取費用等(見表)。 醫管局:有工作小組監察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服務轉型)蔡啟明表示,協作計劃現時有工作小組統一管理及審核,會兼作監察申報的工作,相信足以監控,避免出現貪污情G。 醫學會發言人表示,參與計劃的病人多是醫管局轉介予私家醫生,程序上不易作弊。他舉例,曾有參加流感疫苗資助接種計劃的老醫生,為病人登記後並無施針,但醫生忘了取消紀錄,結果牽涉刑事程序,查證後知道醫生因不懂用電腦,下班後才由助理輸入資料,並非蓄意行騙,故沒被追究,該醫生亦退出計劃。發言人稱,廉署指引有助醫生釐清涉利益輸送的漏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