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月底,翻了一下人民幣與港幣的匯率,突然發現無形之中薪水又「漲」了,事關人民幣連續下跌,兌港元的匯率從年初的1:1.17跌到近日的1:1.13。內地亦出現一個最新「成語」:「人無貶基」,揶揄央行多次回應中重申的「人民幣無貶值基礎」。 有網民收集相關報道稱,「6.2(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1:6.2),人民幣不具備貶值基礎;6.3,人民幣不具持續貶值基礎;6.5,人民幣不具有大幅貶值基礎;6.6,央行不會放任人民幣匯率出現急劇大幅貶值;6.8,人民幣一向堅挺不會出現大幅貶值;6.9,人民幣突破6.9大關,中國或成最大贏家。」尤其是「最大贏家」一說引發爭議,被改為「人民幣貶值,窮人成了最大贏家,因為他們手中沒有人民幣」。也有人算了一筆帳,從去年12月到今年11月底的匯率差,以1000萬存款計,一年的匯率變動使得其蒸發了105萬。「人無貶基」的意思是「身體很柔弱,嘴上卻很強硬」,顯然證明人民幣的貶值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並非是喜聞樂見的好事。 事實上,除了人民幣外,亞洲其他國家乃至英鎊、歐元也出現了貶值。相較日圓、瑞士法郎、歐元、澳元、韓元等等貨幣,人民幣貶值幅度已經是較低的了。 也難怪乎,近日央行召集各大銀行以及相關銀行卡組織,召開關於外幣雙標卡(即同時具有銀聯及Visa或MasterCard兩個標誌的銀行卡)以及單標卡的發行管理會議,決定發行了14年的雙標銀行卡不得發行新產品,而正在使用的雙標卡到期後需以外幣單標卡替代,被認為是央行減少外幣支付、對抗美國貨幣寬鬆的棋子之一。明報記者 鄭海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