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人會為「以寡敵眾」而怯慌,但討論是個「起承轉合」的過程,而非各自表述,只要能「自圓其說」,問題不大。總結各人發言似只是拾人口慧,但要在短時間內分析綜合全組考生意見,亦需一定技巧。
(題目:本港大學應否錄取香港文憑考試語文科成績未達標的學生?試談談你的看法。)
◆1號考生:郭真銘 - 聖芳濟書院
立場:應該
◆2號考生:霍芷晴 -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立場:應該
◆3號考生:羅詠姿 -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立場:中文未達標可以、英語則不可
◆4號考生:李煒楓 - 拔萃男書院
立場:視乎情況
◆5號考生:賴汶鋒 - 拔萃男書院
立場:不應該
◆自由發言(節錄)
4號: 就5號同學所言,提及大學婸搨n參考文獻,但文獻大多以英文寫成,故中文不達標也不成問題。香港提供運動員計劃(編按:意指精英運動員推薦計劃),給他們一個機會,目標是有才能的人都能讀書……你與世界各國溝通,主要都是用英文,已經足夠工作或其他需要。
5號: 回應4號同學所言,如果英文好,即使中文差都可以在工作中成功。可是,香港是以中文為主要溝通語言……就服務業而言,多數面對香港本地的客人,基本上都是以中文溝通,所以我不贊同你所說即使中文差都無所謂。
3號: 香港社會的確以中文為基本,平日溝通都用廣東話,但中文科這份卷,主要不是考核溝通或廣東話所應用的東西,而是考十分主觀的東西,如你作抒情文,如果老師不同意你所說就會給低分,但這不代表你平日會話能力有問題,所以如果因此進不了大學是浪費人才……大學應發展多元性。
2號: 其實語文科所謂「標準」,大家都不太清楚……不知大家是否有看一段網上影片,講一隻金魚爬樹是不可能的,是天方夜譚。這跟學生一樣,未必在語文科有好成績……如果從事需要創意的工作,亦無不可。
3號: 我認同2號同學所言,每人都有自己長處。在香港而言,很多運動員都為港爭光,如李慧詩、曹星如,他們在國際運動盛事上有很大的發展。正如剛才所言,大學應發展多元性,如果因語文科而剝削了他們入大學的機會是不公平的。如果讓這些同學進大學,可以在大學內推廣運動文化。
5號: 回應2號同學所言,提及中文卷主要考核理解力,但其實中文科有四份卷……這些能力即使不是考試,在生活中也是必需的。
2號: 回應5號同學所言,提及每份卷都測試考生不同能力,但其實你小學畢業時,也能得到基本的溝通或閱讀技巧,高中是讓你在每一方面都深造一點。但這種深造是否會大大影響你未來的發展呢?
4號: 讓我簡單歸納各位的說法,如1至3號同學提及語文成績對將來的影響,或會扼殺創意。舉個例子,劍橋大學幾年前錄取一個在香港會考語文科不及格的學生,但他在工程方面的創意及熱誠得到認可。他語文能力未必足夠,但工程方面的能力受各間大學認可,所以劍橋才取錄他。這證明了2號同學所言創意的重要性。加上,現時的社會講求創意,即使你語文好,少了創意這技能,也不能令自己改善或進步。所以,我認為大學不應因語文成績而扼殺了人們的讀書機會。
●點評老師建議
1. 未必只從考核制度制度討論,也把目光放遠,照顧社會、學術上的需要,如學術研究對語文水平的要求,令內容更深入及多層次
2. 考試的公平性也很重要,可以從反方面想:如果不達標也可進大學,那對語文科目達標的學生會否不公平?
3. 小心用字,如有同學提及語文考試不「實用」以及就創意的社會作用的評價,易受人質疑。
4. 發言次數如與別人看齊或稍多,可把發言機會讓給別人,因風度也是評核標準,記住這是「討論」不是「表述」
總結考驗聆聽能力
在討論尾段時間,如考生無新論點或方向,總結各人發言並無不可,惟總結並非只把立場及理據複述,而是有意識的分析綜合。嘉諾撒聖瑪利書院李孔嘉寶老師提醒,總結考驗考生的聆聽能力,需歸納各人意見,或可把意見分類,如某幾名考生以個人立場出發,其他人著眼社會角度等,可分析各人論述背後的原則及異同之處,而非只數立場,總結會更有有力。
評審老師: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李孔嘉寶老師。
點評老師:香港華仁書院
陳思駿老師。
■參與是次聯校口語溝通模擬考試的學校包括:拔萃男書院、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嘉諾撒書院、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香港華仁書院、聖芳濟書院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