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華15日加新社電)聯邦政府計劃吸納私營機構資金﹐發展加拿大基建項目。一些人對這項計劃有顧慮﹐政府試圖安撫民心。基建部長索希(Amarjeet Sohi)周二接受訪問﹐解釋公﹑私營基建發展計劃不一定加重民眾的負擔﹐徵收過路費、用家費﹐確保私人投資商有回報。他淡化人們關注的另一個問題﹐即此舉可能吸引外國投資者﹐譬如中國國有企業﹐結果加拿大的戰略基建設施的控制權落在外國投資者手中。
聯邦政府宣布設立基建銀行的計劃後﹐有人多次提到這個可能。基建銀行的目的是吸引外資﹐為政府每1元資金﹐調動4到5元的私營領機構資金。
總理杜魯多周一與全球最富裕的投資商召開峰會﹐外界更是擔憂﹐這些投資商代表的合計資本高達21萬億元。
杜魯多也會晤加拿大一些最大的投資商﹐包括保險公司﹐大銀行和退休資金。聯邦保守黨臨時領袖安布絲(Rona Ambrose)周二說﹕「假如外國的億萬富翁貸款給加拿大政府﹐修建橋樑、醫院和學校﹐他們那麼做﹐不會出於善心。「他們尋求回報﹐就業是一個代價﹐會壓抑到最低﹐在項目超過預算時﹐他們以利潤為先﹐納稅人錢財次之。」
新民主黨國會議員布尼(Rachel Blaney)抨擊自由黨隱藏「私有化計謀」﹐指他們在上次大選中沒提此事﹐她可以肯定說一句﹐私人投資商要想得到投資回報﹐「唯一的方法」是「向加拿大人收取過路費、用家費」。
索希說﹐私人投資商注資的基建項目是否收取用家費﹐決策不在聯邦政府手上﹐那是各個地區的決定。政府官員又說﹐基建銀行目的是幫助省府和市政府﹐資助會帶來稅收的項目﹐而私人投資商也會有回報。除了徵收用家費﹐還有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