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社區年輕人 對人生前景最悲觀
【明報專訊】康福心理健康協會針對大多倫多地區的國語社區開展的一項有關精神健康需求評估的調查結果發現,年齡在34歲以下的年輕人對於人生前景的看法最為負面。與此同時,他們也受到更多精神健康問題的困擾,認為死亡是更好的解脫以及認真考慮自殺的比例遠遠高出其他年齡組別的受訪人,年齡超過65歲的受訪人對生活前景看法最為正面。
上述評估的調查是在去年6月至今年2月期間完成的,受訪對象是年齡為17歲至65歲的國語社區人士,從而了解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況、對精神疾病的態度以及對精神健康資源和支援的需求等。總共有486人透過互聯網完成了上述精神健康需求評估問卷,另外有95人參加了6個關注小組的活動。
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在34歲以下的年輕人對於人生前景的看法最為負面。其中,該年齡組別的人士對於生活經常感到沒有興趣的比例高達65%,對於生活經常感到不滿意的比例為67%。另外,該年齡組別有78%的受訪者質疑社會是否是一個更適合他們的地方,更有多達80%的受訪者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相比之下,年齡超過65歲的受訪人對於生活前景的看法最為正面,例如,對於生活經常感到滿意的比例高達71%;對於生活經常感到有興趣的比例高達69%;感覺自己沒有壓力或壓力不大的比例為51%。
年齡在34歲以下的年輕人也受到更多精神健康問題的困擾。其中,該年齡組別的人士認真考慮自殺的比例高達6%,是其他年齡組別的受訪人的3倍;存在睡眠問題的比例高達15%,也遠遠高出其他年齡組別的受訪人。另外,該年齡組別的人士認為死亡是更好的解脫的比例亦有6%。
調查結果還顯示,有接近半數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如有精神健康問題,將會遭受歧視。多達73%的受訪者對於精神疾病患者抱有中度至高度的歧視。至於年齡超過65歲的受訪者,對於精神疾病患者抱有中度至高度歧視的比例最高,達到了89%。
康福心理健康協會臨牀及康復項目經理潘麗雯表示,上述調查結果令她感到震驚,特別是年齡在34歲以下的年輕人對於人生前景的看法最為負面,他們也受到更多精神健康問題的困擾。
她指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離不開社會因素,也與這些年輕人的移民背景密切相關。她說:「他們來到一個全新的國度,在融入社會方面面臨各種困難;在大多倫多地區生活的開支高昂、房價高企,也令不少年輕人感受到沉重的經濟壓力;有的年輕人與父母因思想觀念存在嚴重分歧而衝突不斷。」
更令她感到震驚的是,儘管年齡在34歲以下的年輕人的精神健康狀況處於較高危的水平,但他們大多採用自我管理的方式來應對自己的精神健康問題,且普遍不選擇接受藥物治療,由此而延誤了精神疾病的識別和治療。
潘麗雯還指出,上述調查結果還證實了加拿大臨牀評估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丘雪美最近完成的一項研究的結果。後者針對安省精神科住院患者開展的大型研究發現,華裔患者在入院時的病情較其他族裔的患者嚴重。至於華裔患者非自願入院的比例高達67%,較一般患者高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