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環保協進會鳳園蝴蝶保育區(鳳園)在今年蝴蝶普查中,發現鳳園內有大量罕見苧麻珍蝶的幼蟲和成蟲,有可能與近年備受遊人歡迎、本港重要蝴蝶生境之一的沙螺洞種植大片油菜花田有關,令棲居當地的苧麻珍蝶被迫遷徙至鳳園。 明報記者 環保協進會鳳園蝴蝶保育區(鳳園)昨舉辦「鳳園蝴蝶嘉年華2016暨香港蝴蝶保育日」。環保協進會義務總幹事邱榮光表示,鳳園蝴蝶普查員在今年6月及7月普查中,均發現苧(音柱)麻珍蝶的幼蟲和成蟲,並記錄到苧麻珍蝶成長過程,包括卵、幼蟲、蛹及成蟲。 沙螺洞遷往鳳園「避難」 邱表示,鳳園在2010年開始密切關注10個重要的蝴蝶生境地,包括鳳園、沙螺洞、社山、海下、山寮、龍鼓灘、ぜY、河上鄉、鹿頸及榕樹澳,定期監察及每年公布有關地區情G;而今年發現沙螺洞的濕地生境受人為改變,種植大片油菜花田,令原本種植的苧麻數量大減。他又表示,苧麻珍蝶主要依靠苧麻產卵及以其葉為食糧,加上沙螺洞為苧麻珍蝶在本港的重要棲息地,故今年在鳳園發現苧麻珍蝶,有可能與鄰近的沙螺洞蝴蝶生境改變有關(見另稿),導致苧麻珍蝶被迫遷徙至位置較低的鳳園谷地區。 他解釋,鳳園12年來已錄得超過200種蝴蝶,亦曾發現苧麻珍蝶,但首次記錄到完整繁殖過程,認為沙螺洞環境改變,而且鳳園環境佳,並有種植苧麻,令其成為苧麻珍蝶的「避難所」。 根據漁護署資料,苧麻珍蝶(Acraea issoria)為香港罕見蝴蝶,其幼蟲的寄主植物為苧麻或糯米團(蕁麻科植物),遇騷擾會分泌有毒液體,以避開天敵捕食。 本港苧麻珍蝶分佈地區狹窄,只限於大藍湖、亞媽笏、鶴藪、川龍及沙螺洞,蝴蝶普查亦鮮有記錄,是次能於鳳園發現大量苧麻珍蝶幼蟲和成蟲屬罕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