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四颱風海馬逼近,市民紛紛趕往超市掃貨「儲糧」,一間蘑菇農場卻未有透過街市散貨,反而打開雪櫃將近噸存貨贈予基層。原來,兩周前這農場已展開送菇行動,將因賣相較差等原因而未能售予超市、但仍可食用的蘑菇捐出,計劃源自一名新入職的「80後」。農場主人段楊說,這些蘑菇一直想送予他人以免浪費,只是苦無途徑,所以近日一聽新來下屬的提議,立即付諸行動。 明報記者 阮秀君 80後新入職提建議 老闆:放手做 惜食運動在港漸漸被接受,本月中,29歲的譚展雄(Ocean)加入本港一間蘑菇農場宏瀚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約一個月,眼見農場為符合客戶要求,每天要將一批批賣相稍遜,但十分新鮮的蘑菇棄掉,深感可惜,便「膽粗粗」向老闆建議贈予非牟利團體,想不到老闆一口答應,於是立即聯絡相關團體,即使日前颱風襲港,也沒有令他們停下來,反加快將蘑菇送出,「因蘑菇採摘來後,保鮮期僅10天,想加快將蘑菇送至受助人手上」。 對於蘑菇,他情有獨鍾,大學修讀市場學的Ocean為菇入行,首份工作已是本地蘑菇農場,他說:「我想知道為什麼香港竟然有本地蘑菇場。」後來他發現不少港人熱愛蘑菇,不少高級餐廳亦願引入品質較好、價錢更貴的有機蘑菇。輾轉間,他轉至現時的蘑菇農場任職,規模更大,而供應量更多,不過要維持上好品質,特別是超市嚴格採購要求,就要把仍可食用、但賣相不完美,例如不夠圓或顏色偏黃的蘑菇棄掉。 為建品牌 不達標菇不外售 宏瀚國際董事長段楊一早已想將這些蘑菇贈送他人。種菇粒粒皆辛苦,段楊說:「我眾多農場及投資項目中,花了最多時間及心血在這本地菇場上。」本從事金融、現年50多歲的段楊於2013年創業,投資約4000萬元成立這本地菇場,現在每月出產40公噸蘑菇。他說,喜歡食物及農作物,而眾多種植產品中,蘑菇在室內種植,不受天氣影響,且事前調查過本港市場,相信本地蘑菇是可發展的產業,更計劃向內地輸出蘑菇。 為建立品牌,不合超市客戶要求的蘑菇,他都不會流出市面,但要轉贈卻苦無途徑,「香港交通成本高,你不能一間間送去」,而可送出的蘑菇數以噸計,一般小商戶或機構未必能「消化」,所以得悉有員工有方法可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就放手讓他做。他說:「這是應該的,好自然,幫人好開心,所以能幫就幫。」去年,他已將種菇後需棄掉的泥土送予其他有機農場作肥料。 兩周送噸半 決定長期送 這間愛心農場已於兩周內送出近1.5噸蘑菇,並決定長期贈送,但因要視乎收成情G,未能確保每月可捐數量,但當每儲至約100公斤,便會通知有興趣的機構來收取。農場事前會多檢查一遍蘑菇品質,希望不論出售或送贈的蘑菇都是「好東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