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深中史科教師陳仁啟說,港英政府也有推行國民教育,1925年本港及廣州工會發動省港大罷工,支援上海人的反帝國主義抗爭,港英政府遂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以抗衡提倡「破舊立新」的五四運動思潮及當中的民族主義。他續說,港英政府也藉傳揚傳統中國文化,推廣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英國雖只是殖民政府,非港人的「君國」,但儒家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誰做『阿頭』便聽誰話,不要搞這麼多事」。 至於為何港英政府不以「去中國化」管治香港,陳認為若英政府太過分,反會挑動民族情緒。他補充,英國在省港大罷工後,委任金文泰做港督,金文泰懂得寫中國古文古詩, 上任後強調漢文化,青山禪院對出的牌坊便是由他題字。 陳仁啟認為,在此背景下,九七回歸前後港人對國家民族有愛,轉捩點是2012年教育局推德育與國民教育科,「課程本身可能沒問題,但政府提出要推動國教這舉動,本身已有政治意味」,不少愛國團體又推出國教教材,如教聯會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等,對中共歌功頌德,將本應是指擁有5000年文化歷史的中國,等同於共產黨下的中國,令本已抗拒中共政權的港人反彈。 2012年推國教科成轉捩點 陳認為本港中史教育一直提倡愛國而非愛黨,不少中史教師出身中大,該校中史教育則深受1950年創辦新亞書院的錢穆影響,錢穆愛國和愛中國傳統文化,因反共而來港、寫文章批評共產黨;至於香港大學,港英政府於1913年在港大設立中文學院,委任晚清國史館總纂賴際熙教中史,傳授中國傳統文化 、抗衡五四思潮,賴際熙等滿清遺老不認同辛亥革命,也怕革命黨會令中國文化的根滅絕,教學時重古史和四書五經等,但避開現代政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