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維港渡海泳發生復辦6年來首宗遇溺死亡事件,香港大學急症醫學部臨H助理教授林沛堅表示,在海中游泳時如逆流,過程需很多氣力,若水速快及浪太高時,泳手易咽水而緊張,上咽喉肌肉因而收窄,增窒息風險。 他續稱,長期運動消耗體力,易令心血管收窄及阻塞,難供血上心肌,增加突發心跳停頓風險,且往往沒徵兆,事前的身體檢查亦難發現,若在海中遇溺3至5分鐘,足以令細胞壞死及腦部缺氧,每遲一分鐘施救,生存機率會減低10%,急救要愈快愈好。 林沛堅表示,泳手即使事前已參加水試,也不能排除競賽時出意外,因參加者每日狀態有別,若非一向做劇烈運動,應視乎身體狀G才參加;他提醒泳手若察覺暈眩或心痛,便應立即舉手呼救,「不要死頂」,盡快上岸施行心肺復蘇。至於急救蘇醒後的治療,林醫生指須密切監察其他器官功能,包括有否肺炎等併發症,有需要時會使用呼吸機,以及留意肝腎等器官的供血有否受影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