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生執起筆桿,打算走筆疾書時,筆尖往往凝在半空,不是思索如何開首,就是苦無選材。最後,總以肥皂劇的橋段濫竽充數便算,更甚者是「出賣」至親:遇上車禍、身懷絕症,平白令他們遇上種種無妄之災(笑)。其實,恰當適宜的材料並非靠頓悟,主要是從我們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而來。以下將分享一些選材類別,同學應從生活中及閱讀中多作累積,積學以備不時之需。 ■競技類 例子 陸運會、各項球類比賽(足球、籃球、羽毛球等)、考試(公開試、專業試)、面試、歷奇等。 ■服務類 例子 義工(不同的服務對像:老人、孤兒、特殊需要人士、露宿者等)、學會主席或幹事、校外組織領袖或幹事等。 ■雜事隨想類 例子 等候交通工具見聞、乘坐交通工具、街上見聞等。 ■日常接觸類 例子 郊遊、踏單車、野餐、品茗、聚餐、自修室溫習、專題報告研習、旅遊等。 ■時事類 例子 親身遇上、目擊或聽聞發生天災(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 ■角色扮演類 例子 失業漢、老人、社會賢達、孕婦、警察、消防員等。 選材的要求 以上僅提供一些學生應會遇到的事情(註:時事類及角色扮演類小心應用),方便學生在應對寫作卷時,能較便捷選出合適的材料,準確回應寫作題目。 同學在取材確立後,緊記如上期提及,考慮材料能否符合以下各點: 1. 要圍繞中心思想 2. 選擇真實的材料 3. 選擇最熟悉的材料 4. 在慣性思維中作一點小變化 最後,就得根據以上準則反覆練習,做到舉一反三,絕無一蹴而就的捷徑。 文:語文工作者 揚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