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計劃在洪水橋預留24公頃土地,興建多層式大廈容納棕地作業。早前規劃署擬整合用地,將每幅地皮由2公頃擴大至3.5至4.8公頃,以增加大廈樓面面積,但用地總面積仍維持24公頃。業界批評修訂對改善業界經營幫助不大,促當局預留約90公頃土地重置棕地作業。 新界露天倉經營者協會昨日與業界舉行會議,討論政府有關修訂。協會主席鄧坤盛批評,政府只是將用地併合,由13幅減至9幅,即使每幅用地面積大了,但實際可以容納的棕地作業數目變化不大,「好像搓麵粉般,這邊大了,那邊就細點」。 190公頃棕地作業 24公頃地重置 他說單是洪水橋便有逾190公頃棕地作業,但當局卻只預留24公頃,「點會夠用?政府搵我]笨」。鄧坤盛認為當局至少要預留約90公頃土地重置棕地作業,除洪水橋外,亦可研究在其他地區覓地重置。 憂搶高租金 大機械難「上樓」 新界倉庫及物流業經營者聯會主席徐位建則擔心,多層式大廈建築成本高昂,加上用地緊絀,將搶高租金,中小型物流倉將難以負擔,最終造成大集團壟斷。 亦有與會業界指出,重型貨櫃場等棕地作業要使用大型機械,難以「上樓」,促請政府預留更多土地作露天儲物。鄧坤盛稱正計劃聯同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等,約見規劃署及發展局,促當局增加物流用地。 易志明倡蓮塘口岸建物流園 易志明則表示,早前已向政府的顧問提交棕地作業資料,以便當局加快擬訂清單,列明哪些作業類別可「上樓」,哪些則要再覓地安置。他又建議政府在蓮塘口岸附近預留土地興建「物流園」,以配合口岸後年底落成,亦可減低政府在洪水橋覓地重置的壓力。 為解決棕地問題,政府以洪水橋新發展區作試點,預留24公頃用地作港口後勤、儲物及工場用途,當局早前已展開研究,探討以多層大廈整合棕地作業的可行性、經營及管理模式,預計研究於2018年中或之前完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