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一次見到閻連科,是在去年的一個私人晚宴上。他給我的印象是直接和真誠,絕對沒有大作家的架子。衣著樸素,就好像在街上遇到的一個平民百姓,走過你的身邊,而你並未察覺到。我想這應是寫作的最佳狀態,以沉靜的角度觀察眾生。
筆下中國式荒誕 堪比卡夫卡
閻連科在2014年獲得卡夫卡獎,他是第一位中國作家得到這個國際文學獎項。卡夫卡的小說描寫社會的荒誕,指出人在扭曲的制度下無理的遭遇,如果我們沿著這線索看,閻連科小說的中國式的荒誕,似乎比卡夫卡還要無理、恐怖。
在2013年,閻連科發表了短篇小說〈把一條胳膊忘記了〉,現在回想當中的情節還膽戰心驚,駭人的意象歷歷在目。故事講述一個叫銀子的小孩,從河南鄉間到北京城市的建築地盤打工。有一天,大人叫他買啤酒,當他拿著兩瓶啤酒回來時,地盤的爆炸已經發生,樓房已經倒榻,好像經歷了一場浩劫。銀子回來後,沒有見到太多的傷者,讀者感覺到彷彿有些人希望把事情的真相快速地掩蓋。
一條胳膊 盡現人情冷暖
然而,銀子在地上看到一件東西,小說這樣寫道:「半隱半露的胳膊還是活的血脈流動的。併攏的手指頭,看見銀子還緩緩用力勾了勾,像胳膊用茬怮嶊漁薴O,朝銀子微微招了幾下手。」這個非常震撼的意象,既荒誕又現實。銀子看到一條剛剛斷了的胳膊,流著血,手指還能動,好像在大聲呼叫他,但發不出聲音來。銀子看到手上的金戒指,懷疑這人就是帶他來北京的金棒。故事繼續講述銀子盡力把這斷臂帶回金棒的家鄉,結果千山萬水回到鄉間,家堛瑪豸H只關心死者手上的戒指。
閻連科的小說對中國社會有深刻的批判,他能以高度的小說藝術技巧把意思表達出來,並不是傳統的寫實風格。〈把一條胳膊忘記了〉寫的是中國建築物倒塌事件,我們在新聞上都聽過,但他以一條沒有身體的胳膊作為小說的主要意象,串連起整個故事,一方面帶出社會的無情、親人的冷酷,同時也能夠帶出銀子的天真和純潔。帶著一條斷臂回鄉,這是何等荒誕的事情?但更荒誕的是,沒有人理會失去了臂的人。
《日熄》獲紅樓夢獎
閻連科在九月底再來香港,我有機會跟他見面,這次他是來接受紅樓夢獎。他以長篇小說《日熄》獲得這個香港的文學獎項。《日熄》以夢遊來比喻當代中國社會的狀況,閻連科再一次示範了如何以荒誕的情節,表達最真實的中國。
為何他的小說世界不是黑色而是灰色?我認為他還是對這殘酷的現實抱著希望,至少,銀子沒有失去對人的關心。當然,他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否保持這顆美麗的心,這將會是另一個故事了。
作者簡介: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文:黃淑嫻
圖:資料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