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自然分解膠樽需長年累月,11間小學發起「無樽裝水校園」計劃,包括不在校內出售膠樽裝飲品,及招待嘉賓時用水杯而非樽裝水,並向學生講解樽裝水對環境構成的禍害。
教育師生家長 了解膠樽禍害
一班提倡綠色生活人士組成「綠腳丫」,發起人Kenny說,過往獲一些公司、結束營辦學校或展覽會參展商送贈本會棄於堆填區的物資,如文具、家具、圖書等,綠腳丫收集後轉交學校使用,現有13間學校組成一個社群。早前群組內的學校構思「無樽裝水校園」,現已有11校參與,綠腳丫會提供教案,期望可推廣至其他學校。
參與學校之一、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的校長陳淑兒說,自己小時家境不富裕,故自小慳儉,主張勿浪費。該校沒小食部,一直鼓勵學生自攜水壺,喝完壺內水後在學校水機添水。上學年起校內飲品售賣機只售紙包飲品,但有些學生或家長仍會在外買樽裝水;校方本學年開學時已向學生宣傳無樽裝水計劃,見學生帶樽裝水,會提醒日後要帶水壺上學,同時向家長推行環保教育。教師也必須看由國際環保組織拍攝、有關消費樽裝水文化及膠樽影響的短片(見另稿),校方之後會讓學生了解樽裝水的環保議題。
廢物利用 膠樽製「花盆」
她說,若有嘉賓到校開會,會以水杯盛熱茶招呼他們,但在大型活動如畢業禮,嘉賓拿茪籅M坐在台下會感到不方便,校方將在嘉賓要求下才提供樽裝水,不會「人人派」。
過往用的膠樽也要盡量廢物利用,她月初將收集得的膠樽製成「花盆」,將她栽種的萬年青和黃金角分株出24棵,每班各送一棵,要求學生悉心照料。之後再將之分株,以求每人擁有一棵好好照顧,藉以教他們尊重生命,確保小植物不會枯死。她又稱,為培養學生珍惜食物,學生每次午膳前都要一同唸「謝飯」句子,多謝上天賜予食物,要好好珍惜;學校設中央廚房,為學生添飯時分量不會過多,學生吃畢後若有需要,可到添飯區排隊添飯。
她稱,每天逾六成學生吃完全部飯,吃不完的學生也只會剩一點,她會提醒學生,「農夫種植很辛苦,盡量要吃完」。
校內只售紙包飲品
青衣商會小學亦參與無樽裝水計劃 ,校長朱惠珍表示,學生自備水壺回校添水喝,過去一兩年該校已沒出售樽裝水,只售紙包飲品,現時嘉賓到校,校方也不會提供樽裝水,而會以杯盛水招呼他們,她笑言,大型活動時嘉賓人數多,要勞煩校工忙碌一點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