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升空 5年內盼打造星群
【明報專訊】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量子科學領域再傳捷報。由電子科技集團第14研究所領銜研製的量子雷達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了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對於量子衛星的未來規劃,大陸希望在5年內衛星全天時通信,盡快形成「星群」,完成廣域傳輸。
中國軍網報道,量子雷達是基於量子力學基本原理,主要依靠收發量子信號實現目標探測的一種新型雷達。量子雷達具有探測距離遠、可識別和分辨隱身平台及武器系統等突出特點,未來可進一步應用於飛彈防禦和空間探測。
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至今已有月餘,新華網報道,對於量子通信安全性的質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潘建偉解釋,無論是量子通信,還是傳統通信,如果想要其無法進行,進行干擾的成本是一樣的。
潘建偉表示,希望能再透過5年時間,有至少兩顆衛星都可在白天做實驗,解決衛星與衛星之間通訊全天時的問題。再透過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星群,與地面的台站結合,逐步構建起天地一體的量子通信廣域傳輸網路。
專家指出,量子技術的前景應用非常好,但真正應用到百姓生活起碼還要10到15年。由於成本高,目前量子通信的用戶主要還是政府、軍方、金融機構、大型企業。潘建偉表示,如果光纖鋪到千家萬戶且都改造了設備,在手機上增加量子傳輸金鑰的晶片,15年後進入千家萬戶也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