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港府過往的扶貧措施能有效紓緩香港的貧窮問題。」資料A及B在多大程度上支持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8分)
◆資料A
以下資料節錄自《2013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表)
◆資料B1
租金指數(表)
◆資料B2:(見圖)
■答題示範:•申明立場•運用主題句•運用資料•反面角度
學生答案╱教師評語╱(見圖)
◆改善之處
同學在引用資料的時候,特別是數據運用上最好避免直接抄錄數字,要展示出簡單的運算、綜合及分析的能力。例如同學可以一次過歸納4年以來的下跌幅度,指出「這4年均有下跌13.1萬戶至17萬戶不等」,又或者同學可嘗試用下跌幅度來表達,例如「這4年的貧窮住戶數目均在政策推出後下跌兩成至三成左右」。另外,資料亦已提供貧窮率數字,反映貧窮人口佔整體人口的百分比,以此作為證據比起單指出人數上的轉變會更有說服力。
這段的答案沒有如上一段般具體引用資料,例如同學只指出公屋較私樓廉宜,但沒有引用資料數字作證據。同學可指出資料B1反映私樓租金比公屋租金高出4至5倍不等。
同學未有就資料A所反映的扶貧政策不足之處作出分析,會被認為對資料的理解不夠深入。資料A可見貧窮數字雖然在政策推出後有所下跌,但2012年在政策推出後,貧窮住戶仍回升至2010年的水平,可見現金政策或是治標不治本,未有從根本解決貧窮問題。另外,題目問「資料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同學需有從正反兩面提出論點,但卻未能提出比較標準,從而有效比較出為何認為是大程度上支持。總括而言,同學這題作答大約有4分,屬中品。
◆拆題
-題目為「多大程度題」,同學需要作出正反立論及駁論。
-題目並不是問同學個人意見,而是以資料作根據,因此同學必需解釋資料可以如何用作支持或不支持命題,而不是利用個人對其他扶貧政策的認知而作出評論,一旦提及資料沒有提供之政策,將被視作離題。
-題目要求同學深入分析資料所提供之政策,因此答題時必需引用資料提供之數字作為佐證。
-題目只要求分析資料A及B,同學可將資料A及B相近的論點加以歸納,並放於同一段內作出論述,而不必分開就資料A及B作出正反立論及駁論,否則在時間運用上將超出預算。
■「資料如何支持此說法」提問的答題框架
引言:清楚交代立場
→論點一:資料A或B可以如何支持或反對命題
→論點二:資料A或B可以如何支持或反對命題(與論點一相同立場,不過舉另一例子證明)
→論點三:資料A或B可以如何支持或反對命題(與論點一及二不同立場)
→駁論及總結:比較資料傾向支持或反對命題,再重申立場
顧問老師:賴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