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三文魚愛好者須慎防寄生蟲。日本一名36歲女子進食三文魚刺身後,出現胸腹痛、惡心及嘔吐等病徵,結果照胃鏡檢出11條異尖線蟲(Anisakis,又稱海獸胃線蟲)幼蟲,醫生用內窺鏡鉗走時仍活生生蠕動。本港三文魚主要來自挪威,有傳染病專家提醒食客應選擇挪威的養殖三文魚。
據政府統計處資料,挪威在近年是本港的進口三文魚最主要來源地(見表),今年首4個月共進口了599.5萬公斤,其次為智利的19.2萬公斤,內地亦有18.3萬公斤。
吃刺身後兩天胸腹痛嘔吐
《新英倫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於本月18日發表吃三文魚致胃生蟲的日本病例報告,該36歲女子因持續兩天嚴重胸腹疼痛、惡心及嘔吐而求診,醫生檢查時按壓其腹部未有異常,心酵素、心電圖及胸口X光結果亦正常。
該女病人表示是進食三文魚刺身兩小時後始感不適,其電腦掃描顯示其胃壁有擴散式增厚,胃鏡檢查更發現其食道與胃的連接處、胃底、胃竇、身體上方及中部,均有異尖線蟲正穿過黏膜;醫生最終用內窺鏡鉗出11條幼蟲,事後該病人的病徵隨之消失。從該研究的片段所見,所鉗出的白色幼蟲仍活躍蠕動。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回應,會就上述報告作了解,三文魚刺身可能有寄生蟲,尤其野生三文魚,而人工養三文魚一般會通過寄生蟲管理方案有效控制蟲患,最理想是煮熟食物;生吃食物風險較高,長期病患者、長者等高風險人士應避免進食。
挪威三文魚沒驗出寄生蟲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屭}稱,滋生在三文魚刺身上的異尖線蟲幼蟲難用肉眼所見,食客易有風險,歐盟曾建議只吃養殖而非野生的三文魚,挪威是本港主要三文魚來源地,絕大部分是養殖魚;據挪威食物安全局今年初的監察報告,其三文魚檢驗從未找出任何寄生蟲,故相信挪威養殖三文魚可安全食用,建議三文魚愛好者留意產品是否來自挪威。
壽司店:無三文魚難做生意
板前及板長壽司總經理麥建成表示,三文魚刺身屬本港日本料理的熱門食物,沒三文魚難做生意,三文魚在該集團與油甘魚同列首兩位最受歡迎食物。對於有人吃三文魚後生蟲,他指報告沒說明病人所吃三文魚來源,相信只是個別情G,且本港有食物安全中心把關,該店向挪威養殖場取貨,一向品質良好,不擔心消息會影響生意。
稻苗學會會長黃傑龍稱,三文魚的魚油香,屬濃味刺身,深受港人歡迎,除了日本食肆,不少中式食肆都會提供;為保質素,一般會購入挪威養殖三文魚,且要屬可供做壽司的級別。他指日本傳統不吃三文魚刺身,因野生三文魚在鹹淡水生長,正如淡水魚,較易在淡水感染寄生蟲,但養殖的三文魚則可避免這情G,且會有品質檢定。不過,養殖三文魚卻另有爭議,黃指有說法稱養殖三文魚會被添加藥物污染,但另有人反駁這說法,暫未有定論。
黃提醒食客只應在持刺身牌的食肆吃三文魚刺身,且要問清楚來源地是否挪威,若食肆訛稱來源地會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總算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