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出現首宗外地傳入的寨卡病毒個案。1名38歲外籍女子本月初前往加勒比海一海島,旅遊約半個月,上周六(20日)在旅途中發病,出現關節痛及紅眼等,返港後到醫院求醫,昨日確診感染寨卡。專家指若本港常見的白紋伊蚊曾叮患者如果有蚊隻叮咬病人感染病毒,會潛伏4至6日才開始傳播,今明兩天可以開始再傳播寨卡,該名病人居於將軍澳日出康城,與患者同住一區的將軍澳居民須清除積水及用蚊怕水。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說,該名38歲女子健康紀錄良好,沒有懷孕,本月6日至20日到中美洲加勒比海聖巴泰勒米島旅遊,在當地曾被蚊叮。
周二求診 患者聯合醫院隔離
她上周六出現關節痛及紅眼等病徵,但無發燒;本周一(22日)返抵本港,至周二到明德國際醫院的中環明德醫療中心求醫,當時毋須入院。其血液和尿液樣本經化驗後,昨傍晚證實對寨卡病毒呈陽性反應,她目前情G穩定,於聯合醫院隔離治療。同行人士至今沒有出現病徵。
梁挺雄表示,該病人居於將軍澳日出康城,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上班;旅行返港後曾到過市區及清水灣。本港已將個案通報世界壎芠梒插A並密切監察最新進展。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稱,食環署今日會到患者到過的地方滅蚊,包括其居所及工作地點,另會進行病媒調查。
本港現正處於「寨卡病毒感染準備及應變計劃」下的戒備應變級別,沒挺雄指如出現本地個案,才會考慮升級,否則仍會維持戒備。
何屭}﹕將軍澳區須徹底滅蚊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屭}表示,首宗外地傳入個案是警號,因本港常見的白紋伊蚊亦有可能傳播寨卡病毒,現階段必須防止病毒在社區傳播,因蚊感染病毒後,會潛伏4至6日才開始傳播,今明兩天最為關鍵,政府須在將軍澳區及日出康城徹底滅蚊。至於病人工作的IFC是市區,相信問題不大。與患者在同一地區居住和工作的市民,未來數周須加強防蚊措施,包括清理積水和使用蚊怕水,預防被蚊叮。
何表示,病毒對孕婦影響最大,增流產風險,亦可能令胎兒出現「小頭症」及其他先天性疾病。他稱,八成患者不會有任何病徵,部分人則出現關節痛、紅眼和發燒等徵狀。曾前往高危地區者,返港後要自律做足防蚊,若出現上述病徵必須求醫,並將旅遊史告知醫生。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稱,若病人血液中寨卡病毒數量高,又曾被白紋伊蚊叮,理論上有再傳播風險。他指社區爆發風險要視乎病人居所附近環境,以及病人回港後曾到過哪些地方,若該些地區積水多,風險便相對提高。另外,懷孕初期婦女要特別小心,因懷孕首12周是嬰兒主要器官和肢體形成的時期,若母親這時感染寨卡,嬰兒患「小頭症」等併發症的風險較高。
他補充,寨卡病毒的潛伏期約2星期,雖然與病人同行者暫無病徵,仍需觀察。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