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還有半個月才開學,但有準小學生已「告別」暑假,在小一預備班提早學習書本知識,再做功課。臨H心理學家稱,若預備班既授課又有功課,只會令小學生提早恐懼升小學,也失去助其適應的意義。 鄭子健參加的小一預備班由他將升讀的小學舉辦,為期兩星期,每天約8小時。鄭爸爸說,預備班只開始一兩天,子健已跟他說功課很多,夜不能寐,不想上學,鄭爸爸於是慢慢開解,子健也正在適應。子健說並非討厭預備班,「但沒想過這麼大壓力」。以往半天幼稚園課後,子健可以盡情在家中玩積木,但上預備班後,回家有不少工作紙及抄寫練習要完成,他扁蚍L說小學生活令他少了許多時間。 盼預見難處 家長:不催谷盡力支持 子健話不多,也拒展露笑容,鄭爸爸說他內斂,適應較慢,希望透過預備班以了解子健在小一將會遇見的難處,好好輔助他。他補充,子健就讀的幼稚園要求高三生做周記及重組句子等練習,兒子做不來,「根本是給家長的功課」,但說實在無法不跟隨節奏,只好提醒自己既然學校已推動小孩學習,自己不會催谷,只盡力支持。 心理學家:提早教學弄巧反拙 臨H心理學家葉妙妍稱,預備班是為了向小一生講解什麼是學科及小息,教他們寫手冊、「執書包」等,若提早教學,只會令學生恐懼小學、討厭學習,扭曲預備班本意,剝削他們的暑假。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賴子文說,大部分升小預備班是每天數小時,讓新生學習集隊、寫手冊及熟習時間表等,在預備班教授課程並非主流,他指教育非工場,每個學生均有不同學習目標及需要,家長及學校都不應操之過急。 升小易恐懼 家長宜鼓勵助適應 葉妙妍又稱,部分學生升小後會因怕做功課、感覺老師不友善及未能結識朋友而不願上學,因為幼園功課及科目較少,亦是小班教學,教師較能照顧個別學生;學童升小後則要面對陌生環境,接受更多師生及更有規律的校園生活,難免恐懼。家長宜鼓勵孩子,指他們升小後更「叻」,故要做更多功課,助慢慢適應;但適應期因人而異,要視乎學校是否催谷及學童性格是否樂觀,有學童「哭足一年」。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說,幫助子女過渡小一的最佳方法,是家長多關心、多鼓勵子女,增加他們的自信及成功感,亦要接納他們未必一下子達到期望,勉勵他們勿氣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