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加拿大稅務局於上月初召開秘密講座,針對溫哥華房地產市場,指派50名審計員核查懷疑未申報海外收入或涉及炒樓的各類「逃稅」行為,預計能在一年內對500至600人展開調查。稅務局還會針對申報最低收入、甚至申領低收入稅務優惠,但購買或居住高價豪宅的人士展開調查。
根據《南華早報》所取得的加拿大稅務局內部文件顯示,稅務局曾在上月2日召開一場講座,指示旗下審計員核查可能涉及隱瞞海外收入,或涉及炒樓的各類逃稅行為,文件亦稱區內有500「最高危」的逃稅個案。將文件提供給媒體的「爆料人」,則是一名參加講座的加拿大稅務局僱員。
《南華早報》所取得的秘密講座簡報文件,封面印有「B級保護」(protected B)字樣。根據聯邦政府的機密文件等級分類,「B級保護」代表文件如果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泄露,可能對個人、組織、或政府的利益造成嚴重傷害。
簡報文件顯示,上一個財政年度中,加拿大稅務局在卑詩省僅完成一宗海外收入審查,成功追回2.7萬元的稅金。
這名「爆料人」向傳媒表示,每一名審計員,每年約可處理10至12份檔案,因此50名審計員能調查的總數,大約是500至600宗。但這名「爆料人」認為,與可能逃稅的人數相比,這個調查人數遠遠不夠。「爆料人」稱自己爆料的動機,是對溫哥華的房地產市場感到不滿,並且認為政府執法不足。他稱政府在數年前已經知道問題,但卻遲遲沒有動作。
《南華早報》轉述這名「爆料人」的說法,稱這次大動作調查溫哥華樓市,並不是回應社會對房屋難以負擔的擔憂,而是為了應付「上頭」的壓力。他稱「上頭」看到媒體天天報道相關新聞,所以才向下施壓。
簡報文件中列出四項調查目標,包括未申報海外收入、炒樓、少報房屋買賣的獲利、少報新屋交易的貨勞稅(GST)等。其中加拿大稅務局還會重點調查「住在卑詩高樓價地區、申報有限收入,而收入明顯無法負擔其生活方式的人」,以及「購買高價住宅、申報有限收入的人」。
稅務局在簡報文件中,列出一幢580萬元的豪宅,稱屋主申報低收入人士才能領取的「工作收入稅務優惠」(working income tax benefit)。文件也提到溫西桑那斯區(Shaughnessy)一幢600萬元、樓齡只有20年的豪宅,買家購入後立即將其推倒重建,引發社區居民憤怒。
不過稅務局並沒有在簡報中說明,這兩間豪宅的屋主是否已經成為調查目標,也未稱這兩名屋主有逃稅、隱瞞海外收入、炒樓等任何嫌疑。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溫哥華市有9.5%的家庭,也就是大約2.5萬個家庭,住房開支超過申報的收入。而這部分的家庭,有不少是集中在溫市內較昂貴的社區。
「爆料人」透露,加拿大稅務局的官員,之前未有調查這些申報低收入但大手筆買豪宅的人士,主要是因為很多買家來自中國大陸,害怕被貼上種族歧視的標籤。
在打擊炒樓方面,簡報文件列出多個剛購入新屋便掛牌出售的的「藉口」,包括與配偶暫時分開、孩子成長太快導致房子不夠住、新屋門口有巴士站、油漆工死在屋內、父親被門口行人道的裂痕絆倒所以有「兇兆」、以及風水不佳等。
「爆料人」稱這次的簡報,是由加拿大稅務局太平洋地區商業情報總監吉爾(Mal Gill)主持,但吉爾拒絕對傳媒證實簡報內容。
加拿大稅務局發言人霍夫斯塔(Heidi Hofstad)在回應本報查詢時承認,過去數年的調查重心主要放在多倫多的房地產交易上,但近期已經開始積極監測並審計卑詩省的房地產交易。
霍夫斯塔指出,截至今年3月31日的上一財政年度,稅務局已經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2,203宗卑詩省和安省的房屋交易調查。她透露,稅務局有計劃在新的財政年度中,核查相同數量甚至更多的可疑檔案。